开栏语:

“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是范冠杰教授开创性提出的中医理论。团队多年的研究及实践,成书《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运用哲学来解读中医,通过中医来验证哲学。通过本专栏定期文章的推送,希望让中医从业者开拓思维,提高临床水平。医学指导:医院内分泌科大科主任,学术带头人范冠杰

恒动的中医学辨证观和整体观相结合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糖尿病不仅病因复杂,病机特点和临床证候更加多样多变,提示本病的临证防治绝不能局限于一病一方一药的模式和概念,要切合实际需要地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在整体动态地把握疾病的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和优化真正个性化的合理诊疗方案。

症状是确定疾病证候的主要依据。而“证”则具有“阶段性”和“特异性”,属于疾病某一阶段或时期的总体性特征。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证候是动态变化的,是疾病微观不断变化的宏观反映,尤其是在糖尿病的早期,不少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故需善于观察,方能做到“见微知著”,“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中医学的恒动辨证观就是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观点看待疾病的动态演变。而中医学认识疾病的两大特点——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也就是要在治病的过程中,既能不拘于固定的一方一药,又要变中有守地动态把握规律辨证用药。这正是“动一定序贯范氏八法”的理论核心和精神实质。

“动一定序贯范氏八法”论治糖尿病的临证经验

刘某,女,71岁,因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欠佳,伴有头晕不适就诊。服用多种口服药治疗,餐后血糖控制欠佳,餐后血糖波动与15mmol/l左右。症见:倦怠乏力,口渴喜饮,口干口苦,胁肋胀满,时有头晕,视物模糊,纳眠可,大便偏烂,夜尿2次/晚。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肝功、肾功、血脂正常。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湿热瘀阻。中医治法为益气养阴,清肝胆湿热,健脾利湿,凉血活血。处分用:北芪,生地,麦冬,玄参,丹皮,泽兰,紫草,莪术,绵茵陈,龙胆草,连翘,茯苓,苡米,甘草。共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嘱患者加强饮食与运动治疗。降糖西医使用二甲双胍治疗。

服7剂药物后,精神好转,餐后血糖明显下降,口苦、胁肋胀满减轻,仍口渴喜饮明显,大便偏烂,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病机为气阴两虚,燥热内盛,湿瘀内停,肝胆湿热之邪消退,原方去龙胆草、连翘,加石膏30g以清热润燥止渴,加白术15g加强健脾利湿之功。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

服21剂药物后,精神好转,倦怠乏力、口干明显减轻,口苦消失,无明显胁肋胀满,腰膝酸软,大便恢复正常,夜尿2次/晚。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偏暗,苔薄白,脉沉弦。病机为气阴两虚,肾气不足,湿瘀互结。治法为益气养阴,补肾,利湿活血。处方用:北芪,生地,玄参,地骨皮,丹皮,狗脊,川断,女贞子,旱莲草,牛膝,泽兰,紫草,莪术,绵茵陈,茯苓,苡米,白术,甘草。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

服药后诸症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复查空腹血糖5.5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病机同上诊,考虑瘀象减轻,去紫草、莪术破血活血药,避免伤正。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并予停用降糖西药。

患者坚持服用中药2年,间中在范冠杰教授门诊调整中药治疗,仍采用动定序贯八法辨证治疗,服则诸症减轻,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未再服用降糖西药。

体会本案例中患者各诊病机复杂,证候相兼出现,随着病情变化以及经过治疗后,各诊证候均呈动态变化,相兼组合各有不同,根据“恒动的中医学辨证观和整体观相结合”的原则,范冠杰教授的治法也随相应证型呈动态变化;对应不同的证候,使用药物组成相对固定的中药药串,如以北芪、生地、地骨皮益气养阴,狗脊、川断、女贞子、旱莲草平补肾之阴阳,苍术、黄柏、苡米、车前草清热利湿,使邪有出路,丹参、莪术、泽兰、紫草破血行血,活血利水。体现了范冠杰教授动定结合、有序连贯的辨治特色。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定”在“气阴两虚,湿热瘀阻”的总体证型未有明显变化,故“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总体大法未变,而“动”在病程治疗中,根据证候演变出现“燥热内盛”、“湿盛困脾”和“瘀血内阻”证明显症状时,加强了润燥、健脾、活血的治疗,经过规范地“序贯”治疗,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供稿:医院内分泌科宋薇

编辑:李馨妮责编:宋莉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gs/10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