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足癣十佳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8593664.html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下文提到的《全球概览》是一本-年增量出版的杂志,在上一篇文章《编程教育60年》中有相关介绍。本文原始版本收录于二十面体与灵感买家俱乐部共同制作的《地图不是疆域》之中。几个月前就想写这样一篇文章,最初的想法产生于读《新媒体的语言》的某天,之后参加Bob和二十面体发起的“重返《全球概览》现场”活动。感谢Bob提供的线上分享机会让我有动力整理篇文章的逻辑,感谢TonyYet和小河的催稿。

0

引子

年,贯穿在最后一期《全球概览》每一页上的公路小说《DivineRightsTrip》被艾伦·凯(AlanKay)称为“最好的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创意之一”。而这个故事里也出现了interface一词。

《DivineRightsTrip》

《DivineRightsTrip》中的interface

1

界面即工具

年,在肯尼亚西北部的荒漠上,科学家们发现了可以追溯到大约万年前的石器工具。这些手工石器比迄今为止所有已知的原始人类都更加古老,直接证明早期人类的祖先已经具备了制造锋利石器所需的心智能力。

在肯尼亚图尔卡纳湖附近的Lomekwi3号坑出土的石器。图片来自Britannica

虽然黑猩猩和猴子有时也会用石头敲开坚果或捡起树枝去挖白蚁,但直到现在,只有人类谱系(人属Homo,包括现代人种智人Homosapiens和已经灭绝的人类,如直立人Homoerectus)中的成员被认为能够制造石器。面对残酷的自然选择,人类找到了一劳永逸的终极方案——制作工具。万年前,当我们的某位祖先选择拿起石头砸向另一块石头而不是坚果时,地球上第一次出现了“工具”。

最初,制造石器的祖先们都专注于改进石器切削刃,因为无论剥皮、切肉还是砍树,本质上都是把一个较大的物体分割为便于携带的小部分。但是到了35,年前,在工具制作领域,又一次诞生了对人类影响深远的重大发明——装柄(Hafting)。这是一种将手柄与锋利的石头连接起来的“新技术”,通常能让工具变得更好操控,更省力气,或兼而有之。

手斧和现代斧的对比

为石器加上木柄,从根本上改变了石器工具与手臂的受力关系。木柄成为了手臂的延伸,增加了石器刀头的摆动半径,结果便是大大增加了刀头的移动速度,从而获得了比挥舞手臂更大的打击动能。一个用手斧的人只能砍倒一些碗口粗的小树,而给手斧装上手柄组装成一把真正的斧头之后,再粗壮的树木也难逃被砍伐的命运。

装柄后夸张的效果,图片来自吸血鬼猎人林肯

至年陆续出版的第九版《大英百科全书》因其较高的学术水平被称为“学者版”,在第十五卷中,interface被用于描述两种溶液的液面,这可能是interface一词最早的书面使用记录。年,著名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首次用它描述“两个系统间相互作用的位置”(placeofinteractionbetweentwosystems)。而随着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革命的兴起,“界面”也开始被用于指代“连接两个设备的设备”(apparatustoconnecttwodevices)。

TheEncyclopaediaBritannicaNinthEdition,Vol-xv

年新年伊始,伊凡·苏泽兰(IvanSutherland)在麻省理工学院提交了自己的博士论文,这篇由克劳德·香农指导的论文描述了一种新型计算机交互系统——画板(Sketchpad)。

在那个计算机刚出现的年代,计算机都是占满房间的大型主机,用户只能使用“批处理”的方式与它们进行交互。在程序执行前必须输入所有的数据并且按顺序规定好每一步的操作,一旦程序启动就只能等待执行结束,过程中不会响应任何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编程实际上成为了一种深度的脑力游戏,只在最后期阶段才会用到计算机。于是,人们默认使用计算机需要在前期做好大量的规划和研究,大多数工程师们努力的方向是尽可能高效地解决计算问题,这样便可以最大限度利用计算机。

伊凡·苏泽兰(IvanSutherland)的论文

而画板(Sketchpad)允许用户通过一种名叫光笔(LightPen)的设备直接对屏幕上的图形进行点击、拖拽等操作,这也被认为是鼠标的前身。更加疯狂的是这些操作还会实时地改变图形之间的约束条件,在论文中苏泽兰就展示了如何使用画板程序对一座钢结构大桥进行受力分析:用光笔改变一个点的受力,整座桥都将受到影响。

伊凡·苏泽兰在操作画板(Sketchpad)

伊凡·苏泽兰的画板(Sketchpad)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互范式:通过与屏幕上图形的互动完成对计算机的实时操控。在那个让用户通过文本终端实时输入命令都显得激进的年代,这种全新的交互界面大大降低了用户感知的抽象程度。“画板”不仅标志着交互式计算机图形的诞生,更是终端用户可以实时施展“创意”的开始。

发明现代图形用户界面的艾伦·凯(Alankay)在研究生阶段曾跟随伊凡·苏泽兰学习,他设想的Dynabook,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Smalltalk无一不受到画板(Sketchpad)的影响。艾伦·凯毕业后进入施乐帕罗奥图研究中心(XeroxPARC),组建了学习研究小组(LearningResearchGroup),基于对认知和学习的观察,最先提出了使用图标化、图形化的形式表示计算机功能的想法——让文件夹、菜单和重叠窗口共存于“桌面”之上。年斯图尔特·布兰德(前《全剧概览》主编)采访了艾伦·凯,并体验了施乐Alto的图形界面,四年后史蒂夫·乔布斯访问了施乐。

布兰德正在使用艾伦-凯开发的绘图程序进行涂鸦

为石质的刀具装上手柄,是改造旧工具和创造新工具的关键一步。为工具(tool)安装不同的手柄(handle),本质上塑造了不同的工具。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刀、斧、锯、刨就会发现,它们在用途和使用方法上的差异主要取决于手柄如何安装。木质手柄成为了人类感知石器工具(tool)的界面,界面(interface)则成为了工具的一部分。计算机图形界面GUI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于计算机这一工具的感知,“桌面”、“窗口”以及“拖拽操作”的隐喻消解了计算机内部的复杂性。比起从前的命令行形式的批处理,这种直观的操作方式解放了人们的心智空间,普通人不再需要记忆冗长的指令,进而能够对问题本身投入足够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gn/13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