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山西娶媳妇上作者bul
北京重点皮肤病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8077.html 远方诗歌文化传媒2 作者 主播 娶媳妇(上) 文/大智若愚 二牛要娶媳妇了! 这个消息经媒婆李谝嘴口中一出,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 传遍鹤山村的圪圪旯旯,马上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议论的主要话题。就连平常不爱出门和不爱跟人交往的老光棍二狗子也频繁地往人多的地方钻,洗耳打探着二牛结婚的事。 我们山村娶个媳妇那个难呀,那可真是个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村一百多个光棍,号称鹤山一百零单八将,这还没敢把三十多以上的一批老光棍包括进去。 山村地处太行山腹地,穷乡僻壤,交通不便,土地贫瘠,靠天吃饭,只是村名不错,叫鹤山村。 我们村有八百多口人,在上社镇算第三个大村子,老百姓祖祖辈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每天没日没夜地干活,每个工也就五六毛钱,到年底还不能完全兑现。 本来是个小山村,又是个偏山村,更是个穷山村,加上交通特别不便,夏天洪水一冲就没有通行的路了。本村姑娘都想嫁到外头去,又有哪个地方的姑娘愿意嫁到我们鹤山村呢?加上村里以李姓为主,祖辈传下来规矩,李姓之间不能互通婚姻。年轻人中有相好的,也在家人及家族打压之下,被迫选择分手。自然一拨又一拨的光棍不断涌现出来,这就形成了我村一个无奈而难堪的特色。 就像《我热恋的故乡》中唱到的:“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依偎在小村周围,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住了一年又一年,生活了一辈又一辈……”如果有个别条件好的或运气好的人家能娶上个媳妇回来,这可是小山村天大的喜事。 一九七四年几乎推了光头,幸亏腊月二牛娶回个媳妇,全村才避免了这个尴尬的局面。 二牛这几年跟上村里的副业队到太原拉平车,除集体给工分外,还每天有点补贴,一年省吃简用下来能节约几十元钱,手头就活泛起来,条件相对优越。 李二牛娶媳妇,选在腊月二十六,这是他老子李有福让人推算了几次才最后确定的。 李有福的小算盘人们都清楚,马上就过年了,吃剩下的东西过年都能用上,省得再去购买。一开春新媳妇就能下地干活给家挣工分了,很是划算。 结婚的日子快临近了,去有福家凑热闹的多了起来,帮忙的也多了起来。 二牛弟兄四个,他是家中老二,还有老三三牛,老四四牛。老大大牛已二十八了,人是老实圪塔,没什么出息,他老子他妈到处托人说亲,可惜无人问津,估计找上媳妇的可能性不大了。他老子给他说:“老大你看老二的对象也说好了,先让老二结吧,不能老等你了。”老大很是恼火,回敬到:“不对吧?谁家跳过初一过十五。”气冲冲走了,但大势所趋,老二的日子定了,必须办,老大只有配合干活服务,态度还算积极,但心里憋屈得慌。 老三也二十三,老四也二十了,都也进入光棍序列。四条光棍要同时四喜临门不可能,只能来一喜算一喜。老二一办,家长就能集中精力给其他人操心了。老三老四仿佛看到希望,有了奔头了,自然忙前跑后很有劲头,不知疲倦。 从腊月十五开始二牛家就杀猪、磨面、点豆腐……进入紧张忙碌的准备工作中。 他家的大黑猪,不知道二牛结婚和自已有什么关系,每天有吃有喝,最近主人家还特地多加了不少粮食,他过着悠闲自在的幸福生活。直到腊月十八,杀猪手成狗子和几个年轻人跳进它的窝里,把它四脚朝天提了出来,放在杀猪板上时,才知大事不好,嗷嗷直叫,求命告饶。当成狗子亮出明晃晃的杀猪刀时,一切已经无济于事了。 磨面是个大活,玉米黍子几百斤,需要用生产队的毛驴,好好拉一两天的碾子才成,本家几个妇女包下了这个活。 点豆腐大牛、三牛、四牛足够了。 转眼间,已到二牛结婚的日子。新房的喜字对联,大门上的喜字对联已提前一天贴好!向大队借来的红旗也在他家大门口插好,正迎风招展,喜庆的气氛已经营造的差不多了。 二十六,大喜日子如约而至,二牛家人来人往喜气洋洋!吃罢早饭,他叔叔有财和他姑姑林萍等娶亲的几人,已坐上生产队秋海子赶的大平车出发了,新娘家在后东山王家沟村,三十多里路程,得早点走。 天黑时接亲队伍才能回村,叫娶黑媳妇,回来的太早,主家认为不好,女方家也显的没架子。如有同村两家同一天办事,就看谁家新娘先进村,对谁家好! 按讲究新郎是不能去接亲的,只能长辈和同辈,自然送亲的也是对等的,有长辈也有同辈。 当天傍晚娶亲队伍一进村口,四匹大马拉的大平车早已被村人围得水泄不通,人们争先一睹新娘芳容。不少人等待着主家散发喜糖,有财叔抓出一把糖向人群中撒去,人群马上乱作一团,在黑地里乱摸。有抓到石子的,有互相抓到对方手的,有的幸运摸到糖的,但舍不得吃,到处向人炫耀。小娃娃抢到后,一堆小孩围上去,希望能分享。抢到的没抢到的心情天地之别,在兴奋和失望中希望再次散发喜糖。 在人们的簇拥下,送亲队伍中新娘哥哥背着新娘往新郎家走,沿街的炮声也此起彼伏在山村上空回响,小山村里满是喜气。 人们在拥挤的小街巷里行进,有的不老实的半大小子借问新娘要喜糖,在新娘身上乱掏乱摸。在一阵混乱中,新娘子好容易到家,进入新房。 乡俗中三天不分大小,都可以和新娘打趣逗乐。新房挤得无处下脚,人们看新娘逗新娘……如和送亲的人相互熟悉,又互相打逗取乐起来。 坐在炕上的新娘像一只无辜的羔羊,任人摆布,又好像是个展览品供人们欣赏。起哄的人开始问主家又讨要喜糖,有福早有准备,高喊:“发糖了!”人们又一齐向外挤去,整个院子又大乱一团,人群几乎挤倒院里做饭的大锅。做饭的人着急的大喊:“不要往锅头上扔,小心烧住人!小心烧住人!”有福好高兴,又咬牙扔了几把,不少人都抢到了,很是兴奋。二牛家妈在一旁悄悄提醒他:“别扔了,没有了,差不多就行了,明天还要用呢,你个不机迷。”有福好容易娶回个媳妇来,岂能不高兴,厚厚的嘴巴咧开后一直合不回去。 我的运气差,一颗也没抢上,脚都让踩疼了,找来麻杆点上火在旮旯里找,终于发现一颗,如获至宝。一扭头,看见其他小朋友也点着麻杆在仔细搜寻。 我兴奋地跑回家给我妈报喜,我妈也是一脸的惊喜,安抚到:“千万不要挤着,还有你弟弟们,要照看好,快吃饭吧,别去了。”我回答很干脆:“不!还得去,还有热闹的。”“人家要吃饭,你去干吗?先吃饭。你有福爷家送的枣介糕,还给送来一大碗烩莱,这还不是看你爹的面子。你爹给人家做饭,人家感谢咱,其他人家只给送一小片枣介糕。就给你留下一口了,你快吃吧,可软和好吃了。”我一看也只剩下两口,狼吞下去后,感到就是好吃! 我妈又问:“见你爹了吗?”“见了。”“他干甚?”“给人家做饭、炒菜。”“他做的饭人们怎说?”“都说好吃,有一个肉凉粉,人们都说好!还有个肉蛋蛋汤,都没见过,都说好!人家送亲的都夸主家,从哪里请来的高级大师傅!” 我妈说:“你有福爷对咱家也不错,你爹以前吹过牛,什么菜都会做,小子办事我给你舞闹舞闹,让你脸马上大起来。”我爹腊月二十四从外地回来后,马上就钻入他家厨房准备开了。 皮冻、丸子我家吃过,其他人还真没见过。我妈说:“你再去悄悄的打听打听,看人们对他做的菜有啥反应。看你爹是不是吹牛了。” 当年过年时二牛家姑姑梅花大娘来我家窜门,一提起那天二牛家办事时吃的那个饭仍兴奋不已:“三毛子,你那天给二牛家的肉蛋蛋怎做的?真好吃,香煞呀!”说话间嘴角边开始流下哈拉子,津津有味的。 我爹说:“把他家剩下的肉,弄点粉面,一搅就行,那天给你们弄的丸子汤好吃哇,改天你家准备好,我给你家做。” 我们几辈传下的规矩,本家是不能上桌的,也不用上礼,只是帮忙干活和吃饭。过去老辈们特别困难,来了一桌客人都难拿出像样的好吃的招待,上礼就更谈不上了。今天二牛家共两桌,几十号家人先招呼完客人后,才能端上大碗在外吃。送亲的四人和媒人加新娘都盘腿坐在新房炕上吃开了,老媒婆李谝嘴叼着香烟,抿着小酒,有滋有味享受着,一副立了什么汗马功劳似的,在给人们吹着这段婚姻自已的巨大贡献。有人给她递烟敬酒,仿佛她是主角,完全陶醉其中。门外的人小声议论着:“你看那李谝嘴,又快放不下她了,就欠她媳妇收拾她了!” 另一个家的炕上有男有女也是一桌,估计是男方家舅舅、姨姨、姑姑等,他们也都盘腿上炕了,这也是重要的一桌,是要上礼的。主家在热情招呼他们,菜早已上来了,但大家吃得很斯文,没看见大口吃的,可能怕别人说没见过世面,让人看了笑话。都有一下没一下动动筷子,也不敢大口吃。四个凉莱,有水莱、调豆芽等,热菜有炒豆腐、炒莜面窝窝、炒鸡蛋、小炒肉等。盘子本来小,如大口吃几筷子下去就没有了,让主家到哪里再变去?特别是送亲的新娘家人,如带有小孩,来时就已警告小孩多少次了:“千万不能抢着吃,不能让人看笑话”。现在更得多个心眼,不断提醒。因为玻璃上都爬满看热闹的人,有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gn/1349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不为人知西兰花尽量少吃,或者最好不吃,现
- 下一篇文章: 9月23日鸡蛋价格鸡蛋价格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