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圆明丨携子游园小记
医院订阅哦! 初夏的阳光刚好,北京的天还没有完全热起来,捡个周末带着8岁的儿子从济南来到了北京。算起来也有一年多没有来,对于小孩子而言,一个陌生的城市总是充满新奇,当我略略讲起圆明园的历史时,他似乎若有所思,思绪变得深沉。 我与儿子择小东门从长春园而入,儿子买了一份导览图,要了一支铅笔,开始了他的探索之旅。沿方河南岸向西,儿子一一标记,却突然发现很多景点与建筑都没有,只是一些土堆与树林,不由得纳闷,到了西洋楼景区门前,发现有园区的导览宣传栏,赶忙去与手中图校对,竟发现一致。看看我却还是充满不解,我会意地笑了笑,给他讲起了圆明园的由来与历史,儿子的表情变得凝重,若有所思地说:“都怪我们国家那时太软弱了。”一个8岁的孩子能根据我的讲述说出这样一句话,着实让我吃惊。当看到残存的建筑底座时,我不知道一个孩子的内心会怎么想,从一个成人的角度来看除了赞叹就是感叹。 由泽兰堂、法慧寺遗址转而到了福海北岸,儿子除了不断地根据标示的遗址建筑标注地图外,还不断地拍照片,景色自然无与伦比。“若是上船去到‘三仙岛’就更好了”,儿子喃喃自语。由藏密楼转到平湖秋月,望瀛洲再转坐石临流时,儿子说:“总算到了坐石头上休息的时候了。”看记录走了近六千步,这小子确实也该累了。捡一处荫凉,临石而坐,此时此景不禁心生感叹:个人软弱尚遭周围人鄙视,何况一国!我们对古代伟大文明惊叹的同时,亦对此景体会颇深。 喝过水,经碧桐书院遗址,至天然图画。所谓镂月开云、九州清晏,已是过眼云烟。穿过如意桥径直到圆明园的南缘,沿路向东转角到福海南岸;经夹墙便到三园(长春园、绮春园、圆明园)交界处;经绮春园接露台、涵秋馆,径直走便到了南门。 全程余步,耗时5个小时,经大小景点27处,儿子不遗余力,全程走下来,每一处小心翼翼地标记,再看时,又是一番回忆。圆明园与其他公园不同,它作为遗址,带给我们更多的是遐想,巧夺天工的设计与繁华的园林原貌只能流淌在想象中。它给我们的是一段历史,一段血泪史,震撼的是成人的心灵,启迪的是幼稚的心扉。 圆明园该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接受洗礼的地方。 目前“纪念圆明园遗址公园开放三十周年老照片征集”正在进行中欢迎大家参加~ 圆明园官微征稿活动自举办至今,陆续收到了很多朋友的优秀稿件。感谢朋友们对圆明园的关爱,我们将会用心对待每一篇稿件,把更多更好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投稿邮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zz/9985.html
- 上一篇文章: 公示语翻译语料库圆明园遗址公园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