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外来物种入侵中国
随着国家、地区间交往日益频繁,外来物种正在全世界范围蔓延。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入侵数量呈上升趋势,目前已发现多种外来入侵物种,成为世界上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些外来入侵物种成为新的优势种群,危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酿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伴随着跨境电商和国际快递等新业态,入侵渠道更趋多样化,造成的生态安全风险明显增加。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已发现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6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结果表明,种外来入侵物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48种外来入侵物种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一些外来入侵物种之所以危害大,是因为它们繁殖迅速,数量呈几何级增长,且由于缺少天敌制约,往往肆意生长为当地新的优势物种,严重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介绍,年首次出现在广东湛江的红火蚁,原产于南美洲,其食性杂、繁殖力强,习性凶猛、竞争力强,在新入侵地易形成较高密度的种群,威胁农林业生产、人畜健康、生态环境、社会安全等。 现在我国已有多个县区监测发现红火蚁,尤以广东、福建、云南、广西为多。从自然生态角度来看,红火蚁攻击其他昆虫、鸟类、鸟蛋等,对生态破坏很大。 小龙虾被很多国人视为美味,但在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龙虾的泛滥已成为一种灾难。贵州省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站长冉景丞说:“想不到,小龙虾竟成了自然保护区的治理难题。” 小龙虾“有肉就不吃素菜,无菜就吃烂泥”,破坏性很强。在保护区,小龙虾打洞、吃鱼虾、水草、烂泥,多只小龙虾聚在一起能够吃掉近一尺长的鱼类,水中各类虾都逃不过小龙虾的侵蚀,各种水草也成为小龙虾的食物。小龙虾泛滥明显打破了草海的生态平衡。 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互花米草蔓延超过6万亩,挤占了当地物种生态空间,滩涂底栖动物密度降低60%,鸟类觅食、栖息生境大幅度减少,严重威胁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 保护区科研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安东说,互花米草根系发达,可长至50厘米~厘米,植株长势旺盛、非常厚密,逐渐侵占盐地碱蓬、海草床生境,不利于鸟类生存和迁徙。 董金皋说,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每年达万公顷;稻水象甲、非洲大蜗牛、美洲斑潜蝇等农业入侵害虫侵害的面积每年超过万公顷;豚草、飞机草、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到难以控制的局面。 外来入侵物种还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董金皋说,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原产南美洲的紫茎泽兰侵入云南南部后,以很快的速度向云南北部蔓延,所到之处不仅树木和农作物无法生长,其毒素还导致牛马得气喘病,对侵入区的畜牧业生产带来灾难。令人担忧的是,到今天人们仍然对紫茎泽兰无可奈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yy/9631.html
- 上一篇文章: 御医李忠64岁乳腺癌患者,根治手术后
- 下一篇文章: 烽火独狼磨刀霍霍备战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