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叫不出名字的草,让我难过,仿佛自己是
秋意就是:我吹到了,从遥远的山谷吹来的金风,干爽而松快,带着清淡的草木香。 如果让我列举代表这清秋的植物,除了佩兰和泽兰,还有它——蓼草。 我对蓼念念不忘,去年撸过了(一种叫做蓼花糖的儿时小零食),今年还想写…… 蓼花会随着秋意越浓越红,最后会变成这样。 ▼ 中国人心中故乡的河水就是这样子的,两岸夹着红蓼,水里游着大群的白鸭……直接美成了一幅国画,勾起人最深处的乡愁。 是很美哒,可仅仅是糖水片般的乡愁也很发愁…… 我比较对某些具体的东西有执念,比如:蓼,竟然是非常实用的植物呐。 蓼是诗经里的草木,老祖宗们使用得很自然天然。这种进入中国人生活基因的典型的植物,我们现在却很少人知道了。 ▲蓼的种类很多,总有七八种吧!要我仔细分也分不清。 ▲那种特别高大、叶片宽大、深秋时茎叶会变红的是红蓼。 ▲开白花的就是白蓼罗~ ▲长在水边、味道很香的能吃的是水蓼(or辣蓼?香蓼?傻傻分不清楚) 你吃过蓼草吗? ▼ 蓼是古代“五辛”之一,“五辛盘”有它。 五辛是“蓼、蒜、葱、芥、韭”,这五种菜常被包到立春的春卷里。 独独只有蓼不被我们现代人使用了。香蓼作为“五辛”之一,我第一次搓揉着闻它的叶子就喜欢上了,因为真的很中国味! 古人正月初一、立春要吃五辛盘,不光是利用它们发散、行气、行血的功能,来生发身体的阳气。也是老祖宗在一年之初就给我们打鸡血:年才开头呐,小盆友你不能光想着吃香喝辣呀,要“尝辛”、吃苦,到秋天才有好收成噢! 每年开春时,古人会把秋天收集好的香蓼种子,用葫芦盛水浸湿,高挂在火上,在温暖的空气里会生出小小红芽,到时拿出来就能准备五辛盘了。沙拉或凉拌都可以。 这不是花花最擅长的茶壶发豆芽法嘛! 香蓼做蘸水,去腥膻,增添口感的小清新。 ▼ 这种方法云贵少数民族用的多,客家人吃鱼生时也必用,美其名“鱼生蓼”。 古人烹鸡鸭鱼肉时也都会加蓼叶,《礼记》:“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 这项风俗日本人还保留了,他们叫做“蓼酢”,配烤鮎鱼吃,吃法是把水蓼叶加盐磨碎,或者直接将蓼叶切碎,加盐,拌一点醋和水。 看来这个秋天,果然是要去烧烤、野餐,野地里找几棵香蓼砸碎了,蘸烤鱼吃!看起来就很好吃! 红蓼做酒曲,中药神曲。 ▼ 红蓼是天然酵母。民间的酒曲手工制作,因用米粉容易生一种酒曲特有的小虫子(农村都是白露前后开始做酒曲,到第二年的春天特别是南方很容易长霉生虫),加入了红蓼就起到抑制虫子病菌的作用了,这种植物很容易种植,办公室水养也行,好看还防虫。微博 米酒先生我们现在是不吃蓼了,但很古远的古人是拿蓼做为蔬菜种的。中医认为蓼叶味辛,理气除湿、明目温中,能治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腰脚风湿疼痛等等。蓼叶那股清凉的“正气香”,也很适合深秋天气容易被寒风所伤、咳嗽的人,因为这股辛香气能“去大小肠邪气”。 蓼味辛散,辛能走肾,所以不能多吃,会损耗肾的阳气。 秋天开始,我就吃到蓼叶鱼片粥啦! ▼ 这几棵蓼是客家人的黄老师从老家移栽过来的,结果通通被我掐了头。黄老师说,难得有人赏识它。。。 蓼叶鱼片粥是客家的吃法,很香。 粥快煮好时,放鱼和姜丝,鱼熟后,最后在锅里掺入蓼丝,挥发香气。 咳咳~被厨房杀手我直接煮成了干稀饭,盛出来后才加了蓼叶。所以建议你切成更细的蓼丝会更有风味,因为它是醒脾的苦辣味儿。 吃完了也没肚子痛,反正我现在还好好的罗。所以我觉得,如果你真的%自信认识蓼草,在野外可以摘几片叶子尝尝,但是不要大吃特吃,会“苦”死你。。。不太确认的话还是不要乱吃了。 香蓼整棵采回来做干香草,乍一闻可能没有味,撕一片叶子,强烈的香气仍会蹦出来! 我想我对于蓼的感情,就像那句话:“故园里有一样东西叫不出名字来,我总觉得难过,仿佛自己是外人。” 我小时候不知道蓼的名字,只记得它是某种“熟悉的野草”。所以现在就加倍偿还吧! 但蓼对城里人还是比较生僻,所以不知道你喜不喜欢。。 -==72物候元气生活==-节气?物候?草木?菜蔬?自然疗法“我希望,这里有你想去的四季。”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yy/2921.html
- 上一篇文章: 壶山传第一章壶山琐趣泽兰公子
- 下一篇文章: 香港10天内宣布三起暂停进口禽肉及禽类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