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和椿芽在味蕾上复苏的春滋味
Hello,Spring 和国外的朋友交流的时候,他们往往惊叹于中国人对于饮食的讲究,毕竟在中华悠久的历史中,饮食文化总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不同地区的人对于丰富多彩的“味道”进行探索,衍生出了多种多样口味有别的菜系。 不过,说到春天吃什么,大到河鲜,小到山珍,仿佛暖风吹过大地后的春笋般,散发出春天的气味。而马兰头和香椿芽,这两种南方常见的蔬菜,更是成为了餐桌上最为突出的“春之味”。 春光旖旎,马兰添翠 离离幽草自成丛,过眼儿童采撷空。 不知马兰入晨俎,何似燕麦摇春风。 这首晋代陶渊明的诗词,证明了马兰头这种生长于田间地头的野草,很早以前就被中国人作为食物写入自己的文化之中。明代李时珍更是将马兰写入《本草纲目》中:“马兰,湖泽卑湿处甚多,二月生苗,赤茎白根,长叶有刻齿状,似泽兰,但不香尔。南人多采晒干为蔬及馒馅。”尽管在很多作品中,马兰这种路边生长的“野草”被作为指代小人的“恶草”,但事实上,这种平易近人的蔬菜,既不难采摘,也很好制作,反倒成为了普通百姓家中餐桌上的“寻常客”。 所谓冬天要吃“补”,春天要吃“鲜”。很多时候,由于马兰头和其他蔬菜一样,是春季的时鲜蔬菜,而被人们奉为清明吃冷食时的佳肴,大约也是取其色泽之“青”吧。马兰头的香气不是很浓郁,但由于其十分爽口的缘故,往往可以作为佐食,解除肉食的油腻,清人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就写过:“马兰头,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各地对马兰头的吃法不太一样,不过在上海乃至江浙一带,还是以凉拌为主。马兰焯水后沥干放冷切碎,佐以简单的麻油、盐、糖,就成了餐桌上的一道冷菜,既方便又美观,还有些许春天的味道。若是有条件,加入切碎的香干和花生,在清爽之余还能增添柔软或酥脆的口感,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仿佛清爽的春天在口腔之中绽放。 春色潋滟,椿芽飘香 香椿芽是香椿树长出来的嫩芽,被称为“树上的蔬菜”。“三月八,吃椿芽”这句民谚里说的,就是香椿芽。这种素有“开春第一鲜”称号的蔬菜,口感鲜嫩,香气独特,往往被老餮们奉为春天餐桌上的“座上宾”。新鲜的椿芽,红似玛瑙,绿如翡翠,肥厚的叶皮之下是嫩软的新芽,闻之则有一股非常浓郁的香气,那是因为香椿芽本身含有香椿素这种挥发性的芳香元素。香椿芽的营养价值极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胡萝卜素,有助于加强自身免疫功能。 和马兰头不同,香椿芽虽然也不是没有拌菜的做法,但更多的是被裹上面粉或是蛋液,做成香椿鱼(裹面粉)或是香椿煎蛋。这大抵也是因为香椿本身的香气,需要依靠外力才能激发出来的缘故吧。在焯水方面,香椿和马兰是一样的,但作用不太一样:马兰头的焯水是为了微熟以便直接入口,而香椿焯水的原因,更多地是因为其本身含有的亚硝酸盐太高,需要用开水焯一下减少对人体的损伤。香椿头闷蛋的滋味,就好像把香椿的香气和鸡蛋的鲜味融在了一起,本来就嫩的香椿芽在更软的鸡蛋烘托下,会爆发出极有吸引力的口感,引得食客停箸不得。如果再有早春时节的嫩笋,将爽脆的口感混合其中,对味蕾的统治力则是更为惊人。 冬天不舍得离开,所以才有了料峭春寒,但春光的明媚和春风的暖意终会吹散寒冬的最后一丝雪。正如不惧春寒的香椿树上抽出的嫩芽,也如破开泥土,顽强生长起来的那一抹马兰的绿。 春天的味道,正在味蕾上复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yy/10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熙和中医夏桂成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