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家,其上乾隆
今天下午,一场圆明园流散文物的捐赠仪式在民盟中央机关举行,民盟中央与圆明园管理处正式签署文物捐赠协议。 圆明园两件流散文物乾隆御笔“熙春洞”石匾额和嘉庆御笔“称松岩”诗石刻从民盟中央翠园启程“回家”。 圆明园文物“回家”。 两件文物上均有皇帝御笔 熙春洞 乾隆御笔“熙春洞”石匾曾安放在泽兰堂翠交轩前的石室洞门上。 乾隆御笔“熙春洞”石匾额 泽兰堂位于长春园西洋楼远瀛观、大水法南的山坡上,清帝在这里可据高观览西洋楼景观。这里假山叠石颇佳,至今泽兰堂南部遗址残存的叠石仍很壮观。 年的圆明园西洋楼。从照片中可以清楚看出,曾经美轮美奂的西洋楼已是破败不堪。 称松岩 嘉庆御笔“称松岩”诗刻石曾安放在如园。 嘉庆御笔“称松岩”诗石刻 如园是长春园中一处江南园林风格的园中园,乾隆三十二年(年)仿江宁明代中山王徐达的瞻园而建。嘉庆十六年(年)重修如园,并于嘉庆十七年(年)御制《如园十景》诗。如园内曾有嘉庆御笔字“转翠桥”和“平安径”石碑及“称松岩”、“镜香池”、“披青磴”等刻石。除此次回归的“称松岩”及年如园考古出土的“披青蹬”、“镜香池”,其它石碑和刻石今已不存在。 嘉庆御笔“称松岩”诗刻石录文: 数仞苍岩百尺松,清贞不改后凋容, 天涛谡谡延虚籁,摇漾檐前盖影重。 民盟中央曾捐赠过圆明园流散文物 翠园原为东城区翠花胡同内太平胡同一号古宅。始建于明代,清代曾为王府。年3月5日,民盟中央机关从香港迁至于此。两件流散石刻文物位于民盟总部后院一座仿古的中式庭院中。 翠园资料图 谐奇趣北侧的喷泉池也曾流散于翠园。民盟中央于年将其捐赠给圆明园管理处。当时因体积较大是先割裂成若干块后运走的,今在喷泉池上仍可见痕迹。年运回园中,年在原址复位。 西洋楼铜版图谐奇趣正面局部 谐奇趣北喷泉池 回归文物将展出 根据圆明园流散文物数据库的线索,圆明园经过多次协商、接洽,最终与民盟中央达成一致,促成了此次流散文物的回归。 圆明园两件流散文物启程“回家”。 圆明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回归的两块石刻将由专家进行科学修复,修复完成后加装保护罩,在圆明园天心水面流散文物展区进行展览,供游客参观。 近年来,流散文物的回归受到全社会高度白癜风治疗哪里最能治好皮肤病白癜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doukou.com/zlxz/466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草药别名大全之全草类
- 下一篇文章: 卫健委最新发布2018版药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