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花、香草、香木因其气味芳香而受到古人的注意,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这些芳香植物的功能和生长状况,发现了许多具有温中理气、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发散清热等对人体有益的芳香植物,钟情于香花、香料入馔饮,也最善于将种种香品,化成道道珍馐。

去热解毒增进食欲

我国的香食文化源远流长,从上古延续至今。广寒糕、梅花粥、苍耳饭等芳香食物都是中国古人发明创造的香食。

苍耳

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中有载,用芙蓉与豆腐制成的“雪霞羹”,一听其名,顿生一股清凉之意。红白相映,犹如雪霞争辉,曾使清代诗人袁枚为之躬身三折腰,以求得制羹秘诀,一时传为佳话。“雪霞羹”,即是将新采的莲花摘蒂去心,放在沸水中一焯,然后与嫩豆腐同煮。“红白交错,恍如雪霁之霞”

以莲荷入馔,早在汉唐即已盛行。古人将荷莲飘香的夏季,称为“荷香盈齿,莲馔争奇”的美好日子。

荷香深处亲采莲

和气养阳养生益寿

宋人朱彧《萍州可谈》卷一载:"汤取药材甘香者屑之,或温或凉,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由於饮子多用药材,以香为主,特别是甘草,因而各种汤饮不仅有生津止渴、解暑消夏的作用,更有防病治病、养生益寿的功能。黎虎先生认为,饮子所用之药是一些性质平和的普通草药,对人体无害而有某些医疗作用。饮子是一种百病皆宜的"万金油"式的汤药。饮子虽然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但它不完全是药,而可以视为一种饮料。现代一些学者也视古代的饮子为当时的保健饮料。

唐代杜宝的《大业杂记》:“隋仁寿间,筹禅师常在内供养,造五香饮。第一沉香饮,次檀香饮,次泽兰香饮,次丁香饮,次甘松香饮,皆有别法,以香为主。”“又隋大业五年,吴郡进扶芳二树。其叶蔓生,缠绕他树,叶圆而厚,凌冬不调。夏月取叶微火炙使香,煮以饮,深碧色,香甚美,令人不渴。”

出佳肴以宴客,奉香饮而酬宾

以香入茶提神养颜

茶,再熟悉不过了,如今兴起的花茶、草本茶等调配茶一时收获了年轻人的欢心。其实,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复古。茶叶与桂花、兰花、玫瑰、茉莉、沉香等芳香植物一起熏制,即可制成芳香可口的香茶。据文献记载,香茶的兴盛在宋代,《香谱》、《香录》等香料文献中都有关香茶制作的记载。

“宋初团茶多用名香杂之,蒸以成饼,至大观宣和间始制三色芽茶。漕臣郑可间枝银丝冰茶,始不用香,名为胜雪,茶品之精绝也。”

《遵生八笺》提到的用桂花制作香汤(茶)的方法有两则,“天香汤”和“桂花汤”,具有活血理气之功。

饮用香茶,能缓解压力、帮助睡眠、提升精神、帮助消化、美容养颜、增强免疫力。长期服用能调节生理机能,对于易患感冒以及慢性疾病的人,能从根本上改善体质,而且绝大多数没有副作用。香茶诱人的香味与养生的功能,是其从宋明盛行至今的原因所在。

香不仅从口入,还可以以鼻观、毫毛孔窍进入我们体内,影响五脏的功能,平衡血气,调和脏腑,祛病强身。口鼻乃“阳明经”之窍,是人体防病的主要门户,香气对阳明经的养护有特殊的功效。西医研究中也可以找到证实:气味分子可以醋精人体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提高身体免疫力同时能调节全身新陈代谢,平衡植物神经功能。

根据今年(年)的节气气候,香学大师傅京亮老师推荐:饮食应当适量增加咸、苦、辛为宜,用香可以适当多用柏子贡香、净庄严香、宣和御前香或宣和御制香、天龙香。当然祛疫避瘟香是当今不可缺少的常用香品。

招募:

华夏茶书院面向全国免费招募第五届一年期全日制修学五名

华夏茶书院课程预告(点击可进入链接):

立志修身耕读人生——“少年中国范”马郢乡村成长营邀请函(7月18日第二期开启)

徽州大美人文化成——王迎新人文茶道之徽州游学(7月16日开启)

重温经典,邀君西游——华夏茶书院《西游记》系列讲座

华夏茶书院“合肥人文历史”研修会诚邀诸君

品读《黄帝内经》,溯源明道守身——华夏茶书院经典研修会诚邀诸君

更多信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xz/13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