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运动,我们就老了论老年病的
导读:“生命在于运动”。在五一劳动节的今天,为大家送上中医药在治疗老年病方面的特色与优势,并借此提醒各位伙伴们,劳动、运动是防治疾病的不二法门哦!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灵枢·天年》篇也认为人年四十,即开始衰老。目前的中国,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即六十岁以上的所谓老人。 有一些患有老年病,而这些老年病,多始发自于中青年时期,至老年不愈,最常见的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老慢支、前列腺疾患等等。 01《灵枢·天年》篇论“不能终寿”的原因是“其五脏皆不坚……又卑基墙薄,脉少血,其肉不石,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 《辞海》引《左传·孔颖达疏》“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下寿八十”,又引《杜预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 “八十已上”无疑已进入老年期。经文所论所以“中寿而尽”是在于疾病。 而疾病的形成,也和其他任何疾病同样地是内外因的统一,以内因为主的观点,也就是说老年病的内部也存在着邪正斗争的矛盾。 从“脉不通”一语来推论,可体会到老年病患者不仅是受到“数中风寒”自外而来的邪气,还有自内而生的如瘀血、停水,食积等内在之邪。 而所谓“脉不通”当然不是完全不通,而是通而不畅,人们的新陈代谢,完全依靠血液在脉中往返流行来完成。 脉道通而不畅,就势必地减弱了代谢的正常运动,致陈者当去不去,新者当生不生,加深正虚与邪实的邪正交争的矛盾,使疾病缠绵不已,构成了老年病不同于中青年期任何疾病的特点。 02《吕氏春秋·达览篇》说:“病留恶生者,精气之郁也。”朱丹溪有“六郁”之论,戴元礼说:“凡病当参郁治。”郁之一字,与老年病的关系,尤为密切。 语云“生命在于运动。” 老年病人限于体力,多不事劳动和运动,血气之郁结,邪氛之留滞,自不待言,如果再益以膏梁厚味盲目进补,则为害愈甚。 治郁之法,莫贵于“通”。通的要点,莫贵于疏通经络。 《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又《经别》篇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 观于此,疏通经络一法,固不仅限于老年病。再观于《素问·热论篇》“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已矣”之说,则疏通经络一法,又不仅限于慢性病矣。 一般地说来,在老年病邪正斗争的矛盾中,正气的力量较差,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在治疗上,当以扶正为主,用通法也只宜于缓通而不宜于急攻。 但张子和曾说“陈莝去而肠胃洁,癥瘕净而营卫昌”,是通中自有补的作用。 尽管是正胜则邪却,但在治疗中,假使忽视一个“通”字,欲图正气强盛,亦非易事。 《素问·灵兰秘典论》“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金匮玉函经》“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诸说,可深长思也。 03病例一: 年3月曾治一葛姓患者,男,61岁,有高血压史8年。 半年前突然昏跌,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电图提示左心室肥大伴劳损,化验血胆固醇为mg%,就诊时头晕耳鸣,两眼复视,不能看书,不能工作,并觉两手发麻,下肢无力行动有欲跌之象,胸痛间作,睡眠不佳。 诊脉沉弦,苔薄腻,辨证属下虚上盛,心脑、血管并病。 给予补肾益精、活血宁心,河间地黄饮子加减,温肾之品而加丹参、蒲黄活血,首乌、泽泻养肝降浊,降胆固醇,磁朱丸纳浮阳而明目。 处方:生地黄15克、石斛20克(先煎)、麦冬9克、石菖蒲3克、五味子3克、炙远志3克、白茯苓20克、薄荷5克(后下)、制首乌5克、泽泻15克、丹参30克、生蒲黄6克(包煎)、磁朱丸3克(包煎)。 服药七剂后,精神明显转佳,下肢行动较扎实,手麻次数减少,已无复视,但偶有头晕,原方去薄荷加枸杞子,连服十余剂,停服西药降压剂安达血平,血压稳定,头晕足下无力显著改善,乃进一步予以清上实下。 处方:大生地15克、石斛15克(先煎)、大麦冬9克、石菖蒲3克、炙远志4.5克、菊花15克、冬青子12克、旱莲草9克、金樱子9克、炙龟板9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钩藤15克(后下)。 七剂药后已能持续看书三小时。 病例二: 又有吴老太,年已71岁,年4月来诊。 也是头昏眼花,行动欲跌,时觉胸闷心悸,右胁隐痛,两手发麻,医院检查发现有胃窦炎、胆囊结石及左心室肥大,心肌损害。 诊其舌质暗,舌面光而无苔,脉左弦,右沉细。辨症属肝阴虚,肝阳亢,少阳枢转失职,治以养阴平肝、活血利胆。 处方:沙参9克、麦冬9克、玉竹9克、丹参12克、青蒿6克、黄芩6克、蒲公英12克、夏枯草12克、制香附9克、橘叶皮6克(各)、菊花9克,七剂。 方取沙参、麦冬、菊花、夏枯草等养阴平肝、蒿芩利胆,藉以加强少阳枢转之机,蒲公英有变质功能,合玉竹养胃阴,冀其改变胃腑病变; 左心室肥大,显示心脏已依靠代偿的作用,故用活血之丹参,行气中血滞、血中气滞的香附,气通血活,自可加强其代偿功能。 药后胃纳精神转佳,于原方中加生白芍12克以敛阴,钩藤15克以平肝。古人有“重以镇怯”之说,“怯”虚弱也。头晕乏力,皆虚弱之象,虚不耐补,故取磁朱丸6克包煎以重镇之也。 药后诸症减轻,而头晕未已,表现着虚与实的矛盾,所谓虚,自是阴虚,根据现代医学则为头部供血不足,故加玄参9克,粉葛根9克、牛膝9克、石决明30克先煎四者并用,可能解决持续头晕的矛盾,如此加减治疗月余,病者已由头晕行动欲跌而渐渐生活能基本自理。 有人统计老年人中三分之二患有多种慢性病,该病例年及古稀,心、胆、胃等多脏器均有病变。 其间自然与年老正气虚弱,组织器官衰退有关,表现为肝阴不足,更有因此而引起的肝阳上亢,少阳湿热留着,血气闭滞等症,对于这类老年性慢性病,正邪二方面必须时时兼顾,才能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病例三: 范氏老妇,64岁,自绝经以来形体渐渐丰腴,平时血压时有升高,伴左边头痛、目痒,动则气短,至晚脚肿。 几年来有个怪疾,近冬季便觉胸前怕冷,而周身恶热,口中发苦,间有消谷善饥。 诊其脉象沉、滑,舌质红而苔薄腻,显见痰热蕴于胸膈所致。古人云:病久而不见皮枯毛悴者,是痰之为患。“膈上停痰,令人背寒。” 患者年六旬余,正气已衰过半,痰浊乃内生之邪气,原由津液转化而来,病久则痰从热化,入冬天寒又易凝聚,以致气脉闭塞,诸症丛生。 故嘱其戒食厚味,并予清化痰热兼以流通血气为治,此祛邪即所以安正也。 方取温胆汤清化痰热,佐以桂枝、丹参、茜草、泽兰活血通络以利血气,麦芽助运化痰,茯苓、泽泻利水行痰。 药后呕吐痰涎一小盏,顿觉胸次舒畅,胃中有饥饿感,嘱其服雪羹汤(荸荠、海蜇皮),头痛、目痒、胸次怕冷均消。 以后又辨症加减治疗二次,据述头皮屑也减少,精神甚佳,已能从事较繁重的家务劳动。 注:本文选摘自《刘树农医论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年2月。本白癜风早期治愈方法济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doukou.com/zljz/5978.html
- 上一篇文章: 肺结核那么犀利,中医该如何应对
- 下一篇文章: 新增考纲中基,中诊,中药内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