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上海哪家医院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102/5188961.html

一、单选题

下图为科考队员在我国某国家公园内考察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国家公园的自然带是()

A.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B.山地针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2.队员在该国家公园内可能见到()

A.大熊猫

B.长臂猿

C.东北虎

D.藏羚羊

1.D2.B

1.图示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而分层不明显,乔木高大挺直,分枝少乔木树种构造特殊,多具板状根、气生根,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植被,该国家公园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D正确,ABC错误,故选择D。

2.从图示植被判断该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典型的动物是长臂猿,B正确,大熊猫主要生活我国四川、甘肃,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A错误,东北虎主要在我国东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C错误,藏羚羊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是高山高原气候,D错误,故选择B。

热带雨林植被特征:

1、种类组成特别丰富,

2、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而分层明显,

3、乔木树种构造特殊:多具板状根、气生根、老茎生花,

4、林冠高低错落,色彩不一,无明显季相交替,终年常绿。

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指某温度条件下空气中水汽含量与该温度下饱和空气水汽含量的比值。空气达到饱和时水蒸气开始变为液态或固态,空气饱和度与温度和气压有关。读空气饱和曲线图(下左图)和云瀑景观图(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M点空气的相对湿度最接近()

A.10%

B.30%

C.50%

D.70%

4.四川盆地冬季多雾,一天中雾的形成通常是上图过程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5.站在高处俯瞰浓雾顶部类似云海,其越过垭口时形成云瀑(图3)当下沉到山腰时逐渐消散,消散的主要原因是()

A.气压降低

B.水汽减少

C.凝结核增多

D.气温升高

3.B4.A5.D

3.从材料可知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指某温度条件下空气中水汽含量与该温度下饱和空气水汽含量的比值。由图可知,M点空气中水汽含量约是10,该温度下饱和空气水汽含量是30,相对湿度最接近:9÷30×%=30%,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择B。

4.雾气本质是小水珠浮动在空气中,就要首先从湿度上入手。盆地地区四周高中间低,且水汽多,提供丰富的水源。其次地形封闭,西北部山区相对较高,不利于水汽的散失,导致空气湿度高,以及封闭的地形导致四川盆地常年风速偏低,所以四川盆地水汽多而风又小,导致容易产生多雾的天气。甲水汽不变,气温降低,空气饱和度降低,水汽凝聚易形成雾,A正确;乙温度不变,空气饱和度提高,水汽不易凝聚不易形成雾,B错误,丙、丁的温度升高,空气饱和度提高,都不易形成雾,丁最不易形成雾,CD错误,故选择A。

5.随着海拔降低气压将升高,A错误,浓雾从垭口到山腰时,水汽的量变化不大,B错误,凝结核增多更有利于雾的形成,不符合题意,C错误,随着海拔降低气温将升高,空气饱和度提高,小水珠将蒸发,所以浓雾消散,D正确,故选择D。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年3月23日,20万吨级巨轮“长赐”号在经过苏伊士运河时搁浅造成运河堵塞,致使许多国际商品价格上涨。28日(我国农历二月十六)深夜,苏伊士运河水位大涨2米,十几艘拖船趁机帮助搁浅的“长赐”号成功起浮。堵了近一周的苏伊士运河终于复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长赐”号搁浅带来的短期影响为()

A.世界电子产品涨价

B.世界石油价格上涨

C.埃及旅游收入减少

D.南非减少金矿开采

7.苏伊士运河堵塞后,过往轮船只好绕道()

A.土耳其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好望角航线

D.北极航线

8.导致苏伊士运河水位上涨,帮助“长赐“号成功起浮的因素是()

A.河流径流

B.海浪

C.洋流

D.潮汐

6.B7.C8.D

6.“长赐”号搁浅致使许多国际商品价格上涨,苏伊士运河是世界石油主要运输通道,因此苏伊士运河运输中断会导致世界石油价格上涨,B正确。世界电子产品一般采用航空运输,不使用货轮运输,A错误。埃及旅游游客主要是通过航空进入,因此受到的影响不大,C错误。南非位于非洲南部,苏伊士运河位于北非,南非金矿运输基本不走苏伊士运河,因此金矿开采不受影响,D错误。故选B。

7.苏伊士运河堵塞后,过往轮船只好绕道南部非洲好望角航线,C正确。土耳其海峡位于苏伊士运河西北,苏伊士运河堵塞后,土耳其海峡难以到达,A错误。马六甲海峡经过苏伊士运河是较短的航线,苏伊士运河堵塞后,可以从马六甲海峡绕道南部非洲好望角航线,马六甲海峡基本是必经之路,B错误。北极航线起止点和苏伊士运河无关,D错误。故选C。

8.农历二月十六一般会出现天文大潮,导致海水水位升高,利于帮助“长赐“号成功起浮,D正确。3月埃及河流径流较少,A错误。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地中海,地形较封闭,海浪不会太高,B错误。此地没有大规模洋流,C错误。故选D。

苏伊士运河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之一,是将中东原油运往地中海欧洲沿岸的最捷路径,而欧洲作为全球最大石油消费区域,对中东石油依赖度很大,因此苏伊士运河可谓欧洲能源生命线之一。

双季稻是指在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播种并收获两次的水稻。再生韬是头茬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的休眠芽再生、抽穗成熟的水稻,不需重新育秧、移栽,生育期短,适合种植再生稻的地区主要是那些阳光和热量不够种植两季稻,但是种植一季稻又有多余的地区。读我国双季稻种植区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N地双季稻收成常受不利天气的制约,这种天气是()

A.春季低温天气

B.夏季伏旱天气

C.秋季阴雨天气

D.冬季寒潮天气

10.从气候条件看,下列地区适合推广再生稻的是()

A.东北平原

B.江淮平原

C.东南丘陵

D.珠江三角洲

11.在一些原来种植双季稻的地区也改变为种植再生稻,主要目的是为了()

A.降低种粒成本

B.增加水稻产量

C.节约水资源

D.提高土地利用率

9.C10.B11.A

9.N地大约是四川盆地,秋季阴雨天气较多,会影响双季稻收成,C正确。盆地内春季低温天气较少、冬季寒潮天气较少,AD错误。伏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N地夏季伏旱影响不大,B错误。故选C。

10.“适合种植再生稻的地区主要是那些阳光和热量不够种植两季稻,但是种植一季稻又有多余的地区",据此推断,江淮平原位于我国南北方交界处,热量不足以种植双季稻,适合种植再生稻,B正确。东北平原热量只能满足一年一熟,A错误。东南丘陵、珠江三角洲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适合种植双季稻,CD错误。故选B。

11.种植双季稻需要进行两次播种、收获,成本较高,再生韬是头茬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的休眠芽再生、抽穗成熟的水稻,不需重新育秧、移栽,生育期短,因此成本低于双季稻,在一些原来种植双季稻的地区也改变为种植再生稻,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种粒成本,对产量影响不大,不能节约水资源、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伏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且少台风活动时,容易出现严重干旱,降水量显著少于多年平均值的现象。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华西秋雨是我国华西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尤以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及贵州的西部和北部最为常见。华西秋雨可以从9月持续到11月份左右。

二、综合题

1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澎湖列岛(图)1位于台湾海峡南部,由64个岛屿组成,海拔一般为20-30米面积约km2,最大岛屿彭湖岛面积64km2。澎湖列岛的年降水量在0毫米左右,常年多风,是台湾降水最少的地区。澎湖列岛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仅种植些甘薯、花生、蔬莱等。

材料二下表澎湖列岛降水月份分配及风向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mm)

21

38

50

78

30

26

28

主要风向

NNE

NNE

NNE

NNE

NNE

SSW

SSW

SSW

NNE

NNE

NNE

NNE

平均风速(m/s)

6.1

5.6

5

4

3.4

3.6

3.1

3.2

4.4

6.3

6.3

6.2

说明:NNE表示东北偏北风,SSW表示西南偏南风

(1)简述澎湖列岛冬夏季节降水差异的原因。

(2)澎湖列岛四面环海却是台湾省最缺水的地区,试分析其原因。

(3)澎湖列岛常年大风,当地居民在菜地周围用石块泥土筑起矮墙(图2),据材料推测其作用。

(1)冬季风从陆地吹来,水汽少;冬季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的过程中逐渐升温,变干燥;夏季暖湿的西南风带来丰富水汽,夏季台风带来大量降水。

(2)纬度低,气温高,多大风,蒸发强烈;处于台湾山脉雨影区,降水少;降水季节变化明显,时间分配不均岛屿面积小,海拔低,河流短小,不利于淡水储存。

(3)矮墙减弱墙内风速减小蒸发,保持水分;减少植物倒伏;减少风力侵蚀,保护土壤。

本道大题以澎湖列岛自然环境为材料,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季风环流以及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及意义,考查了学生提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对于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要求较高。

(1)根据材料一“澎湖列岛位于台湾海峡南部”以及材料二澎湖列岛降水月份分配及风向图可知,冬季澎湖列岛主要风向为东北偏北风,从台湾岛吹来,水汽少;且冬季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过程中逐渐升温,变干燥,所以冬季降水少;夏季澎湖列岛风向为西南偏南风,从海洋吹来,水汽丰富,此外夏秋季节该地多台风,带来大量降水。

(2)缺水的原因主要从降水、用水、存水三方面来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位置、环流、洋流、地形、植被、水文、人类活动等。据材料一对于澎湖列岛位置的描述可知当地纬度低,气温高,多大风,蒸发强烈;据图一及结合所学,可知澎湖列岛位于台湾山脉的雨影区,降水少。结合所学气候知识及降水季节分布图,可知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降水时间分配不均。据材料一对于澎湖列岛面积的描述,可知澎湖列岛岛屿面积小,海拔低,河流短小,不利于淡水储存。

(3)据材料一澎湖列岛常年多风,降水少以及种植的植物主要为“甘薯、花生、蔬菜等”可推测筑起矮墙主要为了保护植被和土壤,首先可以减弱墙内风速,减少蒸发,据图2可知矮墙将植物四周包围,可以减少植物倒伏,保持植被土壤水分,从而可以减少风力侵蚀,保护土壤。

1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天山南麓的博斯腾湖(下图)曾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平均深度9米,周围芦苇广布。50年代修解放一渠引开都河水直补孔雀河,修解致二渠扩大灌溉面积。解放一渠、二渠为土渠,容易损坏,且输水效率低。随着开都河入湖水量减少,黄水沟、清水河断流,博斯腾湖水位下降,出湖水量逐年减少,湖水盐度升高,污染加重,博斯腾湖演变成一个微咸水湖。80年代建成博斯腾湖扬水站,增加孔雀河水量,同时停止解放一渠向孔雀河输水,湖水盐度略有下降。

(1)说明该地区土渠容易损坏,输水效率低的原因。

(2)简析博斯腾湖污染加重的原因。

(3)你是否赞成直接通过扬水站向孔雀河输水,说明理由。

(4)有人认为恢复黄水沟、清水河水入湖,比增加开都河水入湖对改善博斯腾湖水质更重要。简述此看法的理由。

(1)受冻融作用和剧烈温度变化,渠岸易坍塌;土质疏松,渠水易渗漏;芦苇等水草丛生,泥沙淤积堵塞。

(2)入湖污染物增加(入湖河流沿岸经济活动增强);湖泊水位降低,水量减少,污染物浓度增加;入湖和出湖水量减少,水循环减弱,盐分积累。

(3)赞成:①为孔雀河流域提供了更多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②排出更多盐分和污染物。不赞成:使博斯腾湖湖水水位进一步降低,破坏湖泊生态平衡;减弱了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湖泊水量减少,湖水自净能力减弱。

(4)黄水沟、清水河水从东北部入湖,湖水从西南部排出,能扩大湖水流动的范围,排出更多盐分和污染物;能增强湖水的流动性、提高自净能力。

本题以博斯腾湖水系为材料,设置了四个小题,涉及到输水效率、水污染等知识,考察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处位于天山南麓,冻融作用明显,地处西北内陆,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渠岸易坍塌,土渠容易损坏;该地为沙质土壤,土质疏松,水易渗漏,导致输水效率低下;芦苇等水生植物,会加剧泥沙的淤积堵塞。

(2)主要从污染物来源和净化两个角度分析。该沿岸人口增多,入湖的污染物增多;根据材料可知随着开都河入湖水量减少,黄水沟、清水河断流,博斯腾湖水位下降,出湖水量逐年减少,说明湖泊水位降低,水量较少,污染物的浓度增加,加剧污染程度;入湖和出湖的水量均减少,水循环减弱,使得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差,盐分升高。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赞成与不赞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赞成:为孔雀河增加水源,利于保障孔雀河流域的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促进盐分物质和污染物的排出,一定程度缓解污染程度。

不赞成:会使博斯腾湖水位进一步降低,水面进一步缩少,破坏湖泊生态平衡;湖泊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湖泊水量减少,湖水自净能力减弱,可能加剧污染。

(4)黄水沟和清水河从博斯腾湖东北部输入淡水,湖水从西南部排出,对向流动有利于扩大湖水流动的范围,排出更多的污染物和盐分,更有利于湖水的自净,从而改善水质。

14.[旅游地理]

黄山市屯溪区的黎阳古街和屯溪古街处于“两江交汇、三省通衢”的地理位置,曾是浙院赣交界处的商业中心,修复后的黎阳古镇老街成为集餐饮、休闲、文化、零售为一体的徽文化休闲街区,为千年古镇带来了年轻的元素。而与黎阳古街仅一江之隔的屯溪老街则保持着传统的徽州古建筑风格,小青瓦,白粉墙,马头墙,古色古香,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说明游览黄山的游客选择夜宿黎阳的理由。

黎阳距离黄山近,与黄山之间交通便利;夜晚可游览屯溪老街,体验古徽州地方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完善,能满足游客现代消费需要;黎阳比风景区内食宿价格低,节约旅行成本;距离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近,是游客出入黄山风景区的中转旅游地。

本大题以黄山旅游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旅游地开发条件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读图及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结合材料和图可以看出:黎阳古街和屯溪古街处于“两江交汇、三省通衢”的地理位置,黎阳距离黄山近,有多条高速公路,黄山之间交通便利;与黎阳古街仅一江之隔的屯溪老街则保持着传统的徽州古建筑风格,夜晚可游览屯溪老街,体验古徽州地方文化;黎阳古镇老街是集餐饮、休闲、文化、零售为一体的徽文化休闲街区,旅游服务设施完善,能满足游客现代消费需要;黎阳比风景区内食宿价格低,节约旅行成本;黎阳距离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近,是游客出入黄山风景区的中转旅游地,夜宿黎阳方便旅客的出现。

15.[环境保护]

紫茎泽兰原产于中美洲,上世纪40年代从缅甸传入云南,现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横断山区和广西等地。花期11月至次年4月,结果期3-4月,每株产籽1万粒左右。其传播途径多样,生命力极强,在干旱、瘠薄的荒坡隙地,甚至石缝均能适应。《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名列第1位。分析紫茎泽兰为何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最广。

西南地区距离缅甸等东南亚距离近,具有传播的地缘优势;上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入侵时间长,高温多雨,适宜其生长;繁殖能力强,传播途径多样,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荒地多;植被茂密,丛林密布;人口稀疏,人为清除困难。

本道大题以紫茎泽兰生长习性、分布地区、传播途径为材料设置一问,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气候类型判读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知识,考查了学生提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要求较高。

物种分布的影响因素有:物种扩散能力、种群密度、个体大小、气候、地形、土壤及人类活动等。据材料“上世纪40年代从缅甸传入云南”可得出因为西南地区距离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近,具有传播的地缘优势,且入侵时间较早,在西南地区传播时间长,西南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适合其生长,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助力其扩大传播范围;加之“其传播途径多样,生命力极强”,结合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地形复杂、荒地多的特点,为紫茎泽兰的生长与传播提供了条件,西南地区人口稀疏,人为清除该物种较困难。

1.《高考地理小专题例(自然地理)》目录

2.《高考地理小专题例(人文地理)》目录

3.《中国地理小区域例》总目录

4.《世界地理小区域例》总目录

5.《高考地理小专题例(自然地理)》获取方法

6.《高考地理小专题例(人文地理)》获取方法

7.《中国地理小区域例》获取方法

8.《世界地理小区域例》获取方法

9.可编辑年世界区域地理复习资料包免费送!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扫一扫上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gs/14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