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西湿疹医院 http://m.39.net/news/a_9134103.html
PDF版书名页         《诗·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         蕑,读如“肩”。         “蕑”也可以写作“蕳”,周振甫先生在其《诗经译注》中就是这样写的,注曰:“蕳(jiān肩):兰草,与兰花有别。”         李家声《诗经全译全评》也写为“蕳”,注曰:“蕳(jiān),兰草。”         袁愈荌译诗、唐莫尧注释《诗经全译》则写为“蕑”,注曰:“蕑(jiān肩)即兰草。又名大泽兰,与山兰有别。”         孙作云《〈诗经〉中的动植物》也写为“蕑”,谓:“蕑(音间,《毛传》:‘兰也’,但非今日之兰,似泽兰。)”         这个“似”字,似从朱熹来的。朱熹《诗集传》:“蕑,兰也,其茎叶似泽兰,广而长节,节中赤,高四五尺。”这个“似”字很要紧,只能似,不能是,泽兰叶缘有锐钜,叶面有硬毛,是不好当香草拿着玩的,《溱洧》写的是春天的事,泽兰的花期则在六月至九月。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将“蕑”写为“蕳”,但介绍得详细:“蕳(jiān肩),菊科,亦名兰,但不是今天所称的兰花,是一种著名的香草,古人用来或沐浴,或泽头,或佩身,以拂除不祥。李时珍《本草纲目》:‘蕳,即今省头草。’”称其是一种著名的香草,根据是从哪来的,却没有说。         一个“蕑”,似成一笔糊涂账。理贵清晰,诗贵朦胧,这里用得着陶渊明的“不求甚解”了。         《溱洧》中有这样一段: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    洵訏且乐         周振甫先生《诗经译注》是这样译的:“姑娘说:‘去看看吧?’小伙子说:‘已经看过,姑且去看看吧?’洧水的外面,确实地大而且快乐。”             袁愈荌、唐莫尧《诗经全译》是这样译的:“姑娘说道:‘且去游!’小伙子说:‘虽游过;不妨再去走一走!’一走走到洧水河,地大人多真快乐!”         李家声《诗经全译全评》是这样译的:“姑娘说:‘看那儿吧!’小伙儿说:‘已去过。’‘再去看看陪着我,洧河岸边平沙地,真是宽阔任游乐。’”         好好的诗,被这三家给译坏了。周振甫先生的译,小伙子答应得似乎有些勉强,似乎有些不好驳对方的面子。袁愈荌的译,把诗中的妙处及情趣给译没了。李家声的译,前面似乎把诗中的妙处及情趣给找回来了,后面却又把“洧之外,洵訏且乐”划归姑娘说的话,心藏爱意的姑娘变成抒情的导游了。         倒是朱熹朱老夫子,既知诗,也知情趣,解诗解得明白:“女问于士曰:‘盍往观乎?’士曰:‘吾既往矣。’女复要之曰:‘且往观乎。’盖洧水之外,其地信宽大而可乐也。于是士女相与戏谑,且以勺药相赠而结恩情之厚也。”             .2.16孟庆德

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gn/13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