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白癜风什么方法好 http://m.39.net/pf/a_4578332.html

今日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首先祝兰友们端午安康,阖家欢乐!说到端午节,就得说说端午节的由来——纪念屈原。小编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起源、屈原与兰花的故事,整理成文,与众兰友们分享:

端午节的起源很早,夏朝的历法夏历中已经有五月五日的记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夏小正》)五月是毒月,因为端午后天气转热,而端午这一天是阳气最盛的一天,所以要蓄药以辟除毒气。《大戴礼》也说:“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兰是兰草,要用兰草熬成的汤药浴。

但这里的“兰”,不是我们最常养的莲瓣兰、蕙兰、春兰之类,而指的是菊科泽兰属的佩兰。

佩兰

佩兰是多年生草本,高40-cm。多生长在路边灌丛或溪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怕旱、怕涝,高温高湿的季节生长迅速。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分布十分广泛。它气味芳香,全草入药,有解热清暑、化湿健胃、止呕的作用。选它来泡澡,是因为它香,且有药用价值。

古人认为,端午是一年中阳气旺盛的开始。端午过后,气温上升,地上的湿气开始蒸腾,湿热交织,蚊虫活跃,最容易滋生、传播病菌、邪气。人体这个时候容易湿热出汗,各种皮炎、湿疹和肠胃疾病开始多发。于是古人便选择在这一天用佩兰煎水洗澡,用来发散去秽,防止各种疾病。而“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总之,这一天无论如何也得洗个香喷喷的澡。

中药佩兰

佩兰除了可煎水沐浴,还有其它的药用价值,也可直接用叶搓水或泡药酒治蚊虫叮咬。有人把它制作成药枕、香囊等,枕着这缕清香,大概也会做一个甜蜜美丽的梦吧。

香囊

闲话少叙,继续讲端午、屈原、兰花之间的故事。

据传,端午节的由来与纪念屈原有关。吃粽子的习俗最早源于投食入江保护屈原的身体不被水中生物破坏,划龙舟的习俗来源于打捞屈原的尸身。

屈原名平,战国时期任楚怀王的左徒。屈原博闻强志,既能治乱,又善文章,与楚怀王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又辞令娴熟,接待宾客,应对诸侯,井井有条,楚怀王非常信任他。上官大夫嫉妒屈原,向楚怀王进谗言说:“大王让屈原发令,大家都知道,每一令出,屈原都自居为自己的功劳,以为非他不能为,哪里把大王您放在眼里。”楚怀王大怒,不仅疏远了屈原,而且把屈原放逐到国都之外。屈原痛恨楚怀王偏听偏信,受谗言的蒙蔽,容不下自己这个方正之人,日夜忧愁幽思,写下了长达句,字的抒情长诗《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慨叹,响彻了两千年中国文学史。

相传,楚怀王年间,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革职罢官。他回到了家乡归州,即今湖北省秭归县,住在牛肝马肺峡的南岸,于仙女山下的九豌溪边,办起一所学堂,亲自教授弟子。传说《离骚》中“余既滋兰之九兮的诗句,就是出自于此。他对兰花寄予无限的希望,他以兰为友,将兰作为佩物,以表自己洁身自好的情操:“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相传某一天,仙女山的兰花娘娘出游,打这里路过,发现屈原正在讲课,于是自空中降下云头,立在外侧静听。屈原挥舞双手,慷慨激昂地陈述振兴楚国的道理,那种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令兰花娘娘也为之感动。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兰花,临走时,遂特意施展法术,将其裁种在窗下的三株兰花点化成精。

兰花品格高尚,开着淡绿或浅黄的花朵;屈原诲人不倦,舍己忘我地传道授业。一次课间,他抱病讲到国家佞臣当道、百姓受难的情形,由于过分激动,义愤填膺,一口鲜血从嘴里喷射出来,恰巧溅落在窗外的兰花根部。弟子们见老师呕心沥血地教书育人,心疼得泪流满面!那三株兰花,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养,一夜之间竟发展成了一大蓬,学生们数了数,足有几十株。屈原闻着扑鼻的清香,病情也好转了许多,大家喜出望外,一齐动手将兰花分株移到学堂四周的空地上。

道来奇怪,那兰花第一天入土即生根,第二天便发蔸抽芽,第三天则伸枝展叶,第四天就绽蕾开花。到了第五天,每一株又发出大蓬大蓬的新蔸来。屈原率领学生们在溪边、山上忙着移栽,兰花因此得以铺展延伸。山里老农欣喜地说:“我们这里十二亩称一,屈大夫栽种的兰花,怕有三了!我们这山乡呀,真该改名叫芝兰乡了。

随后,兰花从三豌发展到六豌,又由六逐步扩展、过度到了九。从此,仙女山下的这条清溪就叫作了九豌溪。九豌溪边的兰花,一年似一年,其醉人的芳香漫溢了整条西陵峡,香飘全归州,直至香了半个楚国!

终于,乘着一叶扁舟,载了满溪花香,屈原还是出山了。可是,那一年五月,九溪畔、芝兰乡里的兰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只留下阵阵暗香。乡亲们预感到将有什么不祥的事情发生,心里惴惴不安。几天之后果然传来噩耗,就在兰花凋谢的那天,屈大夫已经含冤投身汨罗江自尽。而屈原死的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

人们悲痛不已,仙女山上的兰花娘娘也哭肿了眼晴。屈大夫的学堂遂被改建成为芝兰商,广植兰草,后人藉此以示永久的纪念。兰花的高雅、守节、淡泊、独立不迁,也成为后世儒家道德修养的象征、立身处世的指标。

后人尊屈原为兰花花神,便将兰花视为正气之所宗,以表示对邪恶的怨怼,对权势的忿懑,和对国破家亡的悲愤。目前,在台湾彰化市宝部里有一个屈家村,住了屈忠基等30多户近百位屈原后代,家家户户有一个共通点,就是都喜欢种养兰花。

想了解更多兰花讯息,点击进入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gn/12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