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兰花流香远

宋子牛

兰花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清绝、菊的傲霜、竹的气节不同,它象征士子的高雅气质以及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国人对兰花有着特别的情感倾注与性格认同。它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历来把兰花看做高洁典雅的象征。通常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兰花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兰的花期很长,从春天开到秋天,尤其夏天花开最盛,芬芳馥郁,红黄蓝紫白,五彩缤纷。《瓶史》把它列为七月花盟主,故民间有“七月兰花八月桂”之说。兰是高洁、德泽的象征,如后世绵长称兰桂齐芳(兰花、桂花),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别人子弟称“兰玉”,好友结拜称“义结金兰”等。

兰花又叫兰草、国香。诗人屈原极爱兰花,他的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如"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等。兰也是屈原美好、高洁、贤德品格与精神的比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风雅之事

文人雅士撰联,自然少不了兰的话题。“凌云劲竹真君子;空谷幽兰绝美人”“枕边听风雨;窗下坐兰花”“幽谷兰花香袅袅;陋室墨竹影悠悠”“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赏兰花陶冶君子情操”“幽谷兰花香袅袅;陋室墨竹影悠悠”……从不同侧面写出了兰的风姿、兰的魅力。

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

这是《红楼梦》中一位贾府“清客”为蘅芜院所拟的一副楹联,贾宝玉颇为不屑,认为落套,说这里并无玉蕙与兰花,只有豆蔻和荼蘪。宝玉随口吟了一联:吟成豆寇才犹艳;睡足荼蘪梦亦香。足显其少年才气之一斑。

庭有余香,谢草郑兰燕桂树;

家无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

上联“谢草”语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郑兰”用郑文公之妾燕姞梦见天使授己兰花,后生穆公之典,所以兰花又称“郑女花”。燕桂树,也作窦桂树:五代时燕山的窦禹钧生五个儿子,相继成材。大臣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枝老,丹桂五枝芳”。《三字经》也录史实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庭有余香”形容家道昌盛。下联“家无别况”谓家中无别物,唯有书香之气,唐晋汉三者所指均反映了那个朝代的文学艺术成就。这副对联言事用典,即事抒怀,表现出对诗礼传家的追慕与文化情怀,故被人们广为传诵并用作“中堂联”,以教育儿孙。

有这样一副写兰的对联:

斜插四枝花,杏梨桃李;

横披一轴画,松竹梅兰。

联语含有杏桃梨李梅兰八种花。读全联颇似观摩一幅静物小品,但却色彩缤纷。

相传,清代润州太守酷爱养兰花,他的兰花早中晚都有开花的,只是颜色不同。他曾出一上联征对:

君子兰花,朝白午红暮紫;

许久没有征到好的下联,后有一位游方僧人对了个下联: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不仅对得工稳,而且写出了两种花草随时间、季节颜色变换的特征。出联和对联两者都善于观察,描摩到位。

雨后访青山,问过路清风,凭谁带馥?

庐前询隐士,让凝香冷露,拒我沾尘。

这副联字面并无兰字,但却用拟人笔法写出了兰的香芬和气韵。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不色自能倾众艳;一香足已压群芳。

这副联同样使用含蓄笔触,写出了白梅(上联)、兰花(下联)两种花的个性特色。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这是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为湖南岳麓书院讲堂题写的一副楹联,言简意赅,字字珠玑,不仅彰显了地域风物,更点染出人文特色,端的是大家手笔。

有联友出了副写兰的上联征对,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试笔:

室有芳香,客至称君子。

笔者试写了一个下联,请读者指教:

砚磨静水,功成乃大家。

宋子牛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暑期治疗方法
白癜风可以治疗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zz/6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