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译文

我曾經像栽种幽蘭香草、培育蕙樹白芷的园丁一样,呕心选拔沥血辅导了一大批贤良俊士,以为国效力。

字句解析

1、王逸曰:“滋,蒔也。十二畝曰畹,或曰田之長為畹也”。五臣云:滋,益也。《釋文》作〈艹哉〉,音栽。班固曰“畹,三十亩也”。

2、郑樵曰:兰即蕙,蕙即熏,熏即零陵香。九畹、百畝,互言也。古方谓之熏草,近方谓之零陵香,《神农本经》谓之兰。

3、赵南星曰:言己平日培植群贤,序所谓率其贤良以历国土者也。

4、蒋骥曰:以香草喻己所荐拔之士。钱澄之曰:从上所称兰芷,言己之怀芳以为德也,此则广集众芳,以人事君之义也。《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历国土,固有进贤之职。木兰宿莽,其所朝夕者也,兰蕙蘅芷,其所培植者也。刘梦鹏曰:“后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蓠,即此所谓滋之、树之、畦之、杂之者。”

5、我认为屈原这里“亩、畹、畦”都是土地计量单位,三十亩为畹,五十亩为畦。这个在《说文》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但实际上屈原在下文的“畦蒥荑與揭車兮”之“畦”则是动词。

6、“既”即“已经发生,曾经”。“滋”即“栽”,“树”有三种意思首先是植物本身,即树林;其二乃“种植、培育”即“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其三乃量词,一树梅花。我认为屈原这里的“树”就是“种植”。

7、历来,这句话有两个争议,其一便是“畹”、“亩”的换算关系,王逸说12亩为1畹的错,或是刻错。现在确定是30亩为一畹;其二是兰蕙的种植面积,明显是兰大于蕙,一直有人说是古人贵兰。或者认为兰是大贤,蕙乃小贤。我认为,因为上文“昔三后之纯粹兮,固眾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茞”已经表明借香草喻人才,那么,这句话就是表示屈原在做人才培育辅导工作,亩畹、九百只是行文的对应,不代表真实的面积数量。兰蕙取名或者有香草喻人才的基本意思,因为第一节屈原就是透过香囊表达自己的高贵身份的,所以,蒋骥说是正确的。屈原的兰蕙以及下文留夷、揭车、蘅芷只不过是表示不拘一格、人才济济而已,学问会有层次,身份真要区分贵贱,会有些偏颇,我觉得屈原偏重于学问之分。

8、清朝汪昂撰《本草备要》关于中国“兰”的总结性分析摘录:

李时珍《本草纲目》曰∶兰草、泽兰,一类二种,俱生下湿。紫茎素枝,赤节绿叶,叶对节生,有细齿。但以茎圆节长、叶光有歧者为兰草;茎微方节短、叶有毛者为泽兰。嫩时并可(音那)而佩之,《楚辞》所谓纫秋兰以为佩是也(朱文公《离骚辨证》云∶必花叶俱香,燥湿不变,方可刈佩。今之兰蕙,花虽香而叶无气,质弱易萎,不可刈佩),吴人呼为香草,俗名孩儿菊(夏日采,置发中,则发不,浸油涂发,去垢香泽,故名泽兰)。

兰草走气分,故能利水道,除痰癖,杀蛊辟恶,而为消渴良药(经曰∶数食肥甘,传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泽兰走血分,故能消水肿,涂痈毒,破瘀除症,而为妇人要药。以为今之山兰者误矣。防己为使(寇宗、朱丹溪并以兰草为山兰之叶,李时珍考众说以讥之。按别本云∶兰叶甘寒,清肺开胃,消痰利水,解郁调经,闽产者力胜。闽产为胜,则是建兰矣。

李士材云∶兰叶禀金水之气,故入肺脏,东垣方中尝用之。《内经》所谓治之以兰除陈气者是也,余屡验之。李时珍又谓东垣所用乃兰草也。其集诸家之言曰∶陈遁斋《闲览》云楚骚之兰,或以为都梁香,或以为泽兰,或以为猗兰,当以泽兰为正,今之所种如麦门冬者名幽兰,非真兰也,故陈止斋着盗兰说以讥之。既名幽兰,正合骚经矣。

方虚谷《订兰说》言古之兰草即今之千金草,俗名孩儿菊者;今之所谓兰,其叶如茅者,根名土续断,因花馥郁,故得兰名。杨升庵曰∶世以如蒲萱者为兰,九畹之受诬也久矣。又吴草庐《有兰说》曰∶兰为医经上品,有根有茎,草之植者也。今所谓兰无枝无茎,因黄山谷称之,世遂谬指为离骚之兰。寇氏本草溺于流俗,反疑归说为非。

夫医经为实用岂可诬哉?今之兰果可以利水杀虫而除痰癖乎?其种盛于闽,朱子闽人,岂不识其土产而辨析若此。世俗至今,犹以非兰为兰,何其惑之甚也。昂按∶朱子辨兰,援《离骚》纫以为证,窃谓纫亦骚人风致之词耳。如所云饮木兰之坠露,餐秋菊之落英,岂真露可饮而英可餐乎?又云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岂真芰荷可衣芙蓉可裳乎?宋儒释经执泥,恐未可为定论也。第骚经既言秋兰,则非春兰明矣。本经既言泽兰,则非山兰明矣。是《离骚》之秋兰,当属本经之泽兰无疑也。

然《离骚》不尝曰春兰兮秋菊乎?不又曰结幽兰而延伫乎?不又曰疏石兰以为芳乎?若秋兰既属之泽兰,将所谓春兰幽兰石兰者,又不得为山兰,当是何等之兰乎?且山兰为花中最上之品,古今评者,列之梅、菊之前今反屈,于孩儿菊之下,以为盗袭其名,世间至贱之草皆收入本草,独山兰清芬佳品,摈弃不录,何其不幸若斯之甚也!本草杀虫之药良多,皆未必有验,至于行水消痰,固山兰之叶力所优为者也。

盖李时珍、陈、方、吴、杨辈,皆泥定陈藏器以泽兰、兰草为一类二种,遂并骚经而疑之。崇泽兰而黜山兰,遂令兰草无复有用之者。不思若以为一类,则《本经》兰草一条,已属重出,何以《本经》兰草反列之上品,而泽兰止为中品乎?况一入气分,一入血分,迥然不同也。又骚经言兰者凡五,除木兰人所共识,其余春兰、秋兰、幽兰、石兰若皆以为孩儿菊,是不特一类二种,且四种一类矣。而以为九畹之受诬,岂理也哉?盖《本经》言泽兰,所以别乎山也;言兰草,明用叶而不用其花也;骚经言秋兰,所以别乎春也;言石兰,所以别乎泽也。愚谓秋兰当属泽兰,而春兰、石兰定是山兰。其曰幽兰,则山兰之别名,以其生于深山穷谷故也。寇氏、朱氏之论,又安可全非也,姑附愚说,以咨多识之士。

9、北宋黄庭坚在《书幽芳亭》中有:“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蕙,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其视椒榝则远矣”之句。寇宗奭[shì]的《本草衍义》中就兰花作了更详细的记载:“兰叶阔且韧,长及一二尺,四时常青,花黄绿色,中间瓣上有细紫点。春芳者为春兰,色深;秋芳者为秋兰,色淡”。朱熹有诗曰:“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很明确地说明了古今的兰花乃同名异物。

湖南常德张双喜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治的好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zz/4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