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640课深眼窝,古人只用一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目”部的两个汉字:“瞵、窅”。这两个字都是现代汉语通用汉字,收录在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两个字详情如下: 1、瞵。读音有三个: (一)lí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瞵,目精也。从目,粦声。”形声字。本义是眼中的精光。 (眼中的精光) 关于本义,王筠《说文句读》曾提出过异议:“似当作‘目少精也’。”他认为瞵的本义应当是眼中缺少精光。究竟对错,不用深究,汉字常常一字表示完全相反的正反两义。 本义之外,瞵还有两个用法: (1)视貌。《广韵·真韵》:“瞵,视貌。”《楚辞·王褎九怀·昭世》:“流星坠兮成雨,进瞵盼兮上丘墟。”洪兴祖补注:“瞵,视貌。” (2)视;注视。康有为《京师强学会序》:“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瞵,日东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这是指清代列强环伺下的中国。 (清代中国国际形势图) (二)lìn。读音出自《集韵》。看不清楚。《玉篇·目部》:“瞵,《苍颉篇》云:视不了也。”《广韵·震韵》:“瞵,视不明貌。” (三)lián。读音出自《集韵》。用法有三: (1)斑瞵。同“斑斓”。文彩貌;色彩斑驳。《晋书·皇甫谧传》:“而忽金白之辉曜,忘青紫之班瞵。” (色彩斑斓) (2)怒目貌。《集韵·先韵》:“瞵,怒目貌。”晋·左思《吴都赋》:“狂趭(jiào,奔跑)犷狯,鹰瞵鹗视。”这里的“鹰瞵鹗视”发展为成语,指用凶狠的目光盯视着。其中的“瞵”,指的就是怒目的样子。 (3)注目示意。《集韵·先韵》:“瞵,以目随。”清代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三:“瞵,目精定视,示以意也。” 瞵的小篆写法如图: (瞵的小篆写法) 2、窅。读yǎo。《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窅,深目也。从穴中目。”会意字。本义是眼睛深陷貌。就是深陷的眼睛。徐锴《说文系传》:“会意也。”这个字的会意方法很直接,就是穴中目,很形象,描述的就是深陷眼睛的样貌,即深眼窝。现代汉语至少要用三个字说明的“深眼窝”,在古文字中,一个“窅”字就表达了。 (深眼窝的西方人) 清黄景仁《涂山禹庙》:“女娲化石立地胶,风荡日晕睛微窅。” (女娲像) 本义之外,窅还有其他用法: (1)远望。谢眺《敬亭山》:“缘源殊未極,归径窅入迷。”李善注引《声类》:“窅,远望也。” (2)深远貌。《篇海类编·地理类·穴部》:“窅,深远貌。”陶潜《搜神后记》卷二:“下有绝涧,窅然无底。” (无底天坑) (3)深奥;精微。《庄子·知北游》:“夫道,窅然难言哉。”成玄英疏:“元道窅冥,难可言辩。”大道,真是深奥神妙难以言表啊! (4)幽静;岑寂。李白《山中问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5)怅惘。《庄子·逍遥游》:“(尧)窅然丧其天下焉。”陆德明释文:“窅然,犹怅然。”指尧见了得道的道士,怅惘不已,忘记了自己居于治理天下的地位。 (尧帝像) (6)昏暗貌。《史记·项羽本纪》:“窈冥昼晦。”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曰:“窈亦作窅字。”即在大白天,因天气恶劣,天色昏昏沉沉。 (7)凹下。《灵枢经·水胀篇》:“按其腹,窅然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用手按压腹部,放开手时凹陷不能随手而起,腹部皮肤颜色没有变化,这就是腹胀病的特征。 (8)凸出。《汉书·礼乐志》:“都荔遂芳,窅窊桂华。”颜师古注:“苏林曰:‘窅音窅胅之窅,窊音窊下之窊。’孟康曰:‘窅,出;窊,入。’”泽兰、香草浓郁芬芳,桂花凸凹起伏。 (凸凹起伏的桂花) 窅的小篆写法如图: (窅的小篆写法) (之,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zz/15339.html
- 上一篇文章: 贵阳战疫成人预防1号方中药汤剂已发放
- 下一篇文章: 说文解字第640课深眼窝,古人只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