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咬一口,男子全身麻痹倒地休克看到它们
本文转自; 近日 揭阳一名街坊因为被小虫子咬伤 随后全身麻痹、倒地休克 情况十分危急 这一次咬人的主角 是此前曾多次报道过的 红火蚁 当天 男子在草丛里被咬伤后 身体出现多处不适,医院 “刚开始脚很痒很痒 没几秒全身都起水泡了,全身像被火烧 从脚麻到头 眼睛也睁不开,全身麻痹……” 所幸送院及时 目前该名男子已出院 事发后 当地相关部门也已对该地点进行了消杀 知多D 红火蚁,又名火蚁,因被其蜇伤后会出现火灼感而得名。其攻击性很强,一旦被惊动就会追人叮咬,咬后局部皮肤形成红斑、水泡、硬肿,有痒感。 红火蚁的毒液含有少量水溶性蛋白等物质,会导致少数过敏体质的人产生过敏反应,严重者引发过敏性休克,如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等,严重可导致死亡。 各位街坊 出门在外,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如果在路上看到凸起的小土堆 一定要远离! 不要拨弄! 据了解 在我国,红火蚁是入侵物种 除了红火蚁 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也值得警惕 他们从何而来? 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面对外来入侵物种, 我们应如何提高辨识和处理能力? 快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危害雄穗 “像一床被子盖着让树窒息” “外来入侵物种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就像火灾一样。如果能在小火苗的时候扑灭它是容易的,可一旦蔓延起来,要想根治已经无能为力。”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二级教授李永涛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学院团队承担了农业农村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和全省各地的一系列重大外来入侵有害物种调查和防治工作,主要包括有害入侵的植物、昆虫、病虫害和水生生物四大类。 “我们通过粤西、粤北、珠三角和粤东地区的网格化调查,对全省外来入侵有害物种的发生、种类、分布地区、发生频度以及传播路径、危害有了清晰的刻画和基本的认识。” 李永涛 据最新资料统计,全国已发现多种外来入侵物种,种类繁多,涉及植物、水生动物和病虫害等多个领域、多种生态系统。 其中我们身边熟知、影响危害较大的入侵植物有薇甘菊、鬼针草、水葫芦、紫茎泽兰、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入侵水生动物如福寿螺、牛蛙、巴西龟和最近新闻曝光度极高的“怪鱼”鳄雀鳝等;入侵病虫害如红火蚁、草地贪夜蛾、松材线虫等。 这些入侵有害物种多来源于距离我国相隔万里的美洲地区,其繁殖能力强且入侵我国本土后无自然天敌制约,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 据介绍,有害入侵物种的危害方式主要表现在: 一、破坏本地的生态系统,影响生物多样性,如肉食性的鳄雀鳝能把生存水域周围的各种小型鱼类捕食殆尽; 二、侵占农作物、经济作物生存空间、养分或以作物为食,传播各类毁灭性病害使得工农业减产,如传播广泛的薇甘菊、草地贪夜蛾和松材线虫等; 三、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健康,如红火蚁叮咬,严重可使人休克死亡。 “薇甘菊等入侵植物也是绿色的,隐藏在一大片绿地里,很难用肉眼分辨出来。这种植物的最大危害性在于它非常喜欢覆盖缠绕在各种果树身上,不仅和果树争抢水分、养分和光照,还非常茂密,就像是一床被子盖在了果树身上,让果树窒息而亡。”李永涛说。 薇甘菊 目前危害严重物种超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生物安全研究室主任齐国君副研究员长期从事红火蚁等重大外来入侵生物的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他说:“我国是全球遭受外来生物入侵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目前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多达多种。” 齐国君 李永涛表示:“像福寿螺也是目前危害严重的入侵物种,同样要加以警惕。福寿螺以前是我国引进的水生生物,但因为口感不好,基本退出了人们的‘菜谱’;但现在,福寿螺的大量繁殖对水稻生产产生比较大的威胁,它会咬水稻的根系,让水稻减产。” 李永涛介绍,还有一些水生生物,如“清道夫”鱼、罗非鱼、牛蛙等,因其生命力顽强、缺少天敌,也在野外快速繁衍。“‘清道夫’的生命力是最顽强的,即使到陆地上暴晒都还能存活,这种鱼在国内缺少天敌,挤占了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 随着苗木、洪水、风入侵蔓延 除生存能力强,一些有害入侵物种有着特殊的传播方式,也是其难以被根治的重要原因。 齐国君告诉记者,红火蚁传播的方式主要有自然扩散和人为传播两种。自然扩散包括有翅繁殖蚁婚飞、随洪水扩散和蚁巢搬迁。 成熟蚁巢全年都会产生有翅繁殖蚁,条件合适即可婚飞,有翅雌蚁和雄蚁会在高空进行婚飞交配,受精后的蚁后降落后寻找合适的筑巢地点建立“王国”,如有风力协助可扩散更远。 红火蚁及虫卵 此外,一些地区在发生洪水之后,红火蚁蚁群会形成“蚁筏”随水漂流,等洪水退到合适的地方重新建巢,这种方式叫水流扩散。 齐国君告诉记者,人为传播是红火蚁远距离传播扩散的主要原因。红火蚁可随着草皮、花卉、苗木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物种入侵途径也有多种方式,如有意引进变为入侵种,随国际贸易、交通工具传入和自然传播等。”齐国君说,入侵物种可以借由风、水流或昆虫、鸟类的传播,使植物种子、动物卵或幼虫、微生物发生自然的迁移,逐步蔓延到达新的区域,如草地贪夜蛾迁飞入侵我国、紫茎泽兰从中缅边境入侵云南等。 李永涛则介绍:“薇甘菊只有在开花时才容易被肉眼辨别,而此时,它的花粉已经随着风到处飘散,传播也很难遏制。” 美丽的马缨丹花 高科技精准助力调查防治 对于已经发生危害的入侵有害物种该如何除害?李永涛告诉记者,目前对于入侵生物的防治手段主要有人工物理防除、播洒化学药物和生物防治等,通常也要依据具体情况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自年起,由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安排、华南农业大学技术团队负责实施,完成了广东省薇甘菊、福寿螺、红火蚁、水葫芦和马缨丹5种重大危害外来入侵物种的网格化调查与监测,调查监测面积在万亩以上,并对其重点危害物种红火蚁、薇甘菊和水葫芦在多地开展了综合防治技术推广示范工作,成效显著。 福寿螺卵 李永涛表示:“比如,在外来有害物种高发的流溪河流沿线,我们重点开展薇甘菊和红火蚁的调查、防治工作。针对薇甘菊,我们通过红外遥感以及无人机的光谱学特征分析对薇甘菊进行快速的识别,利用全新基因图谱识别技术,我们在全绿色背景下能快速识别出薇甘菊的分布及位置,以及它的危害程度;同时,我们还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消杀。” 李永涛告诉记者,外来有害物种防治需要久久为功,不能一蹴而就。“像薇甘菊在野外蔓延,其治理的难度非常大。要杀灭薇甘菊,同一个区域都要经过反复多次消杀才能根除。” 海关筑牢“篱笆”市民提高警惕 谈到如何防范有害物种的入侵,李永涛认为:“目前人们对入侵物种的安全意识仍然比较淡薄,不少入侵物种是由国内一些种植、养殖单位主动从国外引进的,没有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和安全控制,导致某些引进的物种大量逃逸、繁殖。入侵物种对本地物种安全、生态安全、人类健康,特别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 其次,李永涛建议要加快制度化建设,完善治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与国际接轨,从物种引进的生态风险评价、信息网络构建、外来物种生态风险监测、建立多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机制、完善责任追究和经济赔偿机制等诸方面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使物种管理工作系统化,法律化,提高科学性。” 第三点,李永涛认为应提高防治技术水平,提升资源利用率。“我们不仅要加强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取长补短以达到综合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的目的,还要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各部位的机能进行研究,探究进行生态化、资源化利用,掌握合适尺度,变害为利。”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于年8月1日起施行。 《管理办法》从三方面对加强源头预防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规范引种管理。因品种培育等特殊需要从境外引进农作物和林草种子苗木、水产苗种等外来物种的,应当依据审批权限办理进口审批与检疫审批; 二是强化口岸防控。海关应当加强口岸防控,对非法引进、携带、寄递、走私外来物种等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对发现的外来入侵物种依法进行处置; 三是加强境内检疫。县级以上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加强境内跨区域调运农作物和林草种子苗木、植物产品、水产苗种等检疫监管。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张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zz/14847.html
- 上一篇文章: 警惕加拿大一枝黄花黄花过处寸草不生
- 下一篇文章: 被当成观赏性植物引进,实则是植物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