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
北京酒渣鼻医院哪最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8733706.html 肝硬化,是由各种病因引起肝细胞弥漫性坏死,诱发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及结节增生,临床上以肝功损害及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 本病成因多样,在国内以病毒性肝炎,尤以乙型、丙型肝炎为主,其次为酒精性、血吸虫病等所致。 临床多表现为面色黝黑、蜘蛛痣、肝掌,部分病人可有黄疸、脾大、腹水、侧支循环开放,如腹壁及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痔核等。 晚期常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 治疗多以行气疏肝,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为基础。 目录 一、早期肝硬化 二、肝硬化 三、肝病血清蛋白倒置 一、早期肝硬化 1.行气活血汤 来源:《古今名方》引关幼波方。 功用:舒肝理气,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长期肝功能不正常,证属气滞血瘀型者。 症见两胁作痛,痛有定处,肝脾肿大,边缘锐利,面有色素沉着,脉弦滑,舌质紫绛,或有瘀斑,舌苔白或无苔。 组成:葛根,草河车,白芷,郁金,枳壳,生甘草各9克,红花,泽兰各15克,赤芍,白芍,五味子各12克。 加减: 若气短心悸,加生黄耆15克; 纳少腹胀,加党参15克,白术9克,焦山楂、麦芽、神曲各12克; 有瘀斑,舌质绛者,加石见穿、蒲公英各15克; 肝脾肿大不消,加王不留行、生牡蛎、地龙各12克; 肝痛不止,加没药、五灵脂各9克。 2.补气养血汤 来源:《中医原著选读》引关幼波方(见《古今名方》)。 功用:补气养血柔肝。 主治:慢性迁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功能长期不正常, 证属气血两虚者。 症见心悸,气短,全身无力,面色苍白,消瘦,精神不振,右胁隐痛,舌苔薄白或无苔,脉沉细。 组成:生黄耆,首乌,白芍,川续断各15克,当归,丹参,黄精,生地,五味子各12克,生甘草9克。 加减: 转氨酶长期不降,舌质红者,加土茯苓15克、大枣10枚,或土贝母15克; 舌质淡者,加白芷9克;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和麝香草酚絮状试验长期不正常者,每日加服河车大造丸一丸; 血浆蛋白倒置者,加龟版、鳖甲各12克; 肝大,加延胡索、草河车、泽兰各9克; 脾肿大,加生牡蛎15克、地龙9克; 食欲不振,加山楂、白术各9克; 牙出血,加小蓟、血余炭各12克。 3.健脾补肾汤 来源:《古今名方》引关幼波方。 功用:健脾补肾。 主治:慢性、迁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功能长期不正常, 证属脾肾两虚者。 症见午后腹胀,食欲不振,下肢轻度浮肿,腰腿疫痛,足跟痛,体倦无力,大便溏泻,小便多,舌苔薄白或无苔,或舌体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滑。 组成:党参,川续断各15克,白术,茯苓,白芍,当归,五味子,菟丝子各12克,川厚朴,香附各9克。 加减: 腹泻,加苍术、芡实、诃子肉各9克; 腰腿痛,足跟痛,加牛膝、生薏苡仁、仙灵脾各12克; 夜尿多,加鹿角霜、女贞子各12克; 腹胀甚,加冬瓜皮12克,木香4.5克; 肝区隐痛,加桑寄生15克,木瓜12克。 4.清化四逆散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功用:疏肝健脾,清化湿热,行气消胀。 主治:肝炎后肝硬化早期,肝郁气滞,湿热中阻的病人, 症见胁痛,腹胀,纳呆,口苦,乏力,便溏,尿黄,舌红,苔白或黄腻脉滑。 组成:柴胡10克,白芍12克,枳实10克,甘草3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茵陈15克,黄连6克,黄芩10克,藿香10克,砂仁10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30天为1疗程。 5.复肝丸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功用:益气活血,化瘀消癥。 主治:早期肝硬化肝功损害,肝脾肿大,或仅肝大,胁痛定点不移,伴见脘闷腹胀,消瘦乏力,面色暗,红丝血缕或朱砂掌,舌暗红或有瘀斑,脉象弦或弦细等症。 组成:紫河车60克,红参须60克,炙地鳖虫60克,炮甲片60克,参三七60克,片姜黄60克,广郁金60克,生鸡内金60克。 用法:上为极细末,水泛为丸。每服3克,1日3次,食后开水送下,或以汤药送服。1个月为1疗程。 6.芪茜汤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12:13)。 主治:早期肝硬化。 组成:黄芪20g,茜草15g,红花20g,莪术30g,白矾2g,姜黄6g,炒白术15g,生甘草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二、肝硬化 1.复肝丸 来源:《黑龙江省中草药制剂汇编》(第一集)。 功用:活血化瘀,消炎解毒。 主治:肝炎,肝硬化。 组成:胆草5千克,黄耆5千克,鸡血藤5千克,红花5千克,当归5千克,炼蜜8千克。 用法:取红花、当归为细末;再取黄耆、胆草、鸡血藤置煎煮锅中煎煮二次,首次二小时,第二次一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稠膏状,与上末混合搅匀,烘干后粉碎过筛(应小于一百目),加炼蜜混合均匀,使柔软滋润,搓条为丸,烘干包装,丸重二钱。每次一丸,一日二至三次。 2.参芪鳖甲汤 来源:《陕西中医》(,7:)。 主治:肝硬变。 组成:太子参,鳖甲,当归,赤芍各10~15g,黄芪,丹参各30~60g,山药15~30g,白术,桃仁各10g,炙甘草3~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30天为1疗程。 加减: 若肝气郁滞加柴胡、枳壳; 小便短少加车前子、木通; 寒湿盛加干姜、桂枝; 脾肾阳虚加附子、肉桂; 湿热盛加茵陈、栀子; 腹水甚加椒目、茯苓皮、大腹皮。 3.软肝消水汤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3:21)。 主治:肝硬化腹水。 组成:黄芪,桑寄生,猪苓,车前子,炙鳖甲各10~30g,当归,木瓜各10~20g,赤芍,炮山甲,陈皮,鸡血藤,香附各10~15g,丹参,薏仁,大腹皮各15~40g,降香10~25g,茯苓皮,白茅根各15~6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加减: 肝区痛,加川楝子、延胡索; 大便溏,加山药; 纳差腹胀,加山楂、炒莱菔子、鸡内金; 鼻出血,加仙鹤草、茜草; 热重,加黄芩、黄柏; 湿重,加佩兰、苍术; 黄疸指数高,加秦艽、白鲜皮、茵陈。 4.消胀排水汤 来源:《陕西中医》(,7:)。 主治:肝硬变。 组成:茯苓,车前子,商陆,枳壳,鸡内金,桃仁各15g,泽泻,黑白丑(冲)各10g,茯苓皮,大腹皮,陈葫芦,防己,生麦芽各30g,葶苈子24g,大枣5枚。 用法:上方微火煎1小时,早晚空腹服,每日1剂,连用4~5周。腹水逐渐消退后,改服补中益气汤调理肝脾。服药期间忌盐。 5.软肝散 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93)。 主治:肝硬化,肝癌。 组成:玳瑁2g,鼠妇15g,田七6g,白花蛇3g,干金鳖24g,山楂24g,蚤休8g,大贝8g,苍术12g,茯苓12g。 用法:上药制成散剂,口服。 6.肝硬化基本方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功用:益气健脾,活血破瘀。 主治:肝硬化诸症。 组成:黄芪15~30克,白术30~60克,党参15克,生川军6~9克,桃仁9克,蟅虫9克,炮山甲9克,丹参9克,鳖甲12~15克。 用法:每目1剂,用清水浸泡诸药30分钟,置文火上煎煮,沸后40分钟即可,煎2次,共取汁约毫升,早晚分服。 加减: 热毒蕴结,选加山栀9克,丹皮9克,连翘9克,茅根30克,川连1.5克; 湿重,去党参,加苍术15克; 气滞,选加枳实12克,大腹皮9克,大腹子9克,乳香9克,藿梗9克,苏梗9克; 阴虚,选加生地9克,阿胶9克; 腹水尿少,选加茯苓皮15克,黑大豆30克,陈葫芦15克, 虫笋30克,木通9克; 纳呆,选加焦楂9克,神曲9克,炙鸡金9克,谷芽9克,麦芽9克,砂仁3克; 胃痛吞酸,加瓦楞15克; 肝区剧痛,去党参,加九香虫6克,醋元胡15克,炒五灵脂9克,乳香9克; 阳虚寒郁,选加炮附片9克,干姜3克,桂枝6克; 鼻衄、齿衄,选加茅根30克,茅花9克,仙鹤草15克,羊蹄根15克,蒲黄9克。 三、肝病血清蛋白倒置 1.珠鳖散 来源:《山西中医》(,5:24)。 主治:肝病血清蛋白倒置。 组成:炮甲珠2份,醋炙鳖甲3份。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过箩,备用。每次6g,1日2次,白开水送服。 2.柴胡鳖甲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功用:滋阴软坚,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肝炎晚期,出现蛋白倒置;乙型肝炎“澳抗”阳性;亚急性肝坏死, 而证见肝脾肿大疼痛,夜间加重,腹胀,口咽发干,面黑,或五心烦热,或低烧不退,舌红少苔、边有瘀斑,脉弦而细者。 组成:柴胡6克,鳖甲15克,牡蛎15克,沙參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白药12克,红花9克,茜草9克,土元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具体煎药方法可采用:头煎5分钟、二煎15分钟、三煎50分钟。这样可避免因久煎破坏柴胡的疏肝调气作用,又可避免因煎药时间短暂而熬不出补益中药的有效成分之缺陷。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花名:薰衣草。 木木每天5分钟聊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zz/11092.html
- 上一篇文章: 积累背诵部编版语文46年级下册必背内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