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必修311生态环境的保护
1.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 B.核酸种类多样性 C.DNA分子多样性D.氨基酸分子多样性 解析 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体现者,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直接决定了生物多样性;DNA或核酸间接决定生物多样性,氨基酸分子多样性可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 答案 A 4.生态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它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后,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稳定扩展的现象。例如,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新中国成立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片,成为当地的“害草”。紫茎泽兰“入侵”到一个新环境的初期,可能会( ) 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制约 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新环境内的物种多样性 ④其种群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 外来物种入侵到新环境的初期,由于没有天敌,环境条件适宜,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与原环境中同一营养级生物进行竞争,而导致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并被淘汰,从而减少当地的物种,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简单。 答案 C 5.在南澳岛的某农业示范基地,海虫草等“海水蔬菜”长势良好。这是一些从国外引进的蔬菜品种,以高盐分的海水进行浇灌,所需无机盐由海水提供,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被列为国家八六三推广技术项目。大面积推广“海水蔬菜”种植的目的不包括( ) A.节约淡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B.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充分利用闲置的盐碱地,减少对耕地的需求压力 D.减少化肥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 解析 由题干材料看出,大面积推广“海水蔬菜”种植,并不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答案 B 6.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A.基因突变和重组B.自然选择 C.共同进化D.地理隔离 解析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 C 7.下表显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原因 哺乳动物 鸟类 偷猎 31% 20% 丧失栖息地 32% 60% 生物入侵 17% 12% 其他原因 20% 8% A.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造成的 C.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造成的 D.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 解析 生态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错。据表中数据可知,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栖息地丧失,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丧失,故B项正确、C项错。据已知信息无法判断生态系统的类型,D项错。 答案 B 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 解析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会使本地物种在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而被淘汰,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说明红树林对生态系统起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属于间接价值;间接价值又叫生态功能,而潜在价值是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答案 C 9.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 A.滥伐森林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D.臭氧层破坏 解析 臭氧层可以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答案 D 10.右图为PPE怪圈,它是指“人口增长—生活贫困—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它表明的关系是() A.贫困、人口与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解析 通过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贫困—环境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答案 B 11.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下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等原理 B.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有利于对污水的处理 C.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 D.出水处只要对细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便可排放 解析 该图形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等原理;硝化细菌能够通过化能合成作用产生氧气,增加水中的含氧量,有利于好氧型细菌和藻类的繁殖,有利于污水的处理;由图中信息分析,藻类产生的氧气能被细菌利用,而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物质有利于藻类生长,体现了种间互助关系;出水处的污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因为可能含有有害物质。 答案 D 12.草甘膦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能不加选择地杀死各种杂草和农作物。将抗草甘膦基因转入油菜中,使油菜能抗草甘膦。在转基因油菜种植多年后,调查发现在公路边的野生油菜有80%含有抗草甘膦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野生油菜体内的抗草甘膦基因主要源自转基因油菜的花粉 B.80%的野生油菜体内出现抗草甘膦基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野生油菜是经自然选择进化出的新物种 D.大量使用单一除草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物种多样性 解析 转基因油菜花粉的基因组中,含有抗草甘膦基因,可能通过受粉过程传递给其他油菜,A正确;在野生油菜繁殖过程中,没有使用草甘膦进行选择,B错误;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野生油菜和不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野生油菜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C错误;草甘膦杀死各种杂草和农作物,会降低物种多样性,D错误。 答案 A 13.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氧化,严重时可引发蓝藻爆发,使水域生态遭到破坏。控制蓝藻疯长,同时“变废为宝”是减轻“绿色灾害”的有效途径。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细胞结构分析,蓝藻属于__________生物,很多蓝藻可以同时进行__________和固氮作用,这在生物界中是十分独特的,对整个生物圈__________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蓝藻与其他水生生物构成了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由于某些蓝藻具有气囊,在水域中有趋表聚集的现象,从__________的角度看,这些蓝藻处于其上层。 (3)下表为某湖泊不同营养状态的各种藻类种群组成情况。 营养 状态 藻类种群组成 铜绿微囊藻 鱼腥藻 斜生栅藻 汉氏菱形藻 薄甲藻 小定鞭金藻 重度富营养 50% 25% 14% 10% 0.5% 0.5% 中度富营养 5% 40% 42% 12% 0.5% 0.5% 轻度富营养 0% 25% 60% 14% 0.5% 0.5% 贫营养 0% 0.5% 10% 11.5% 10% 68% 据表分析,检测水中重度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是__________,在中度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 (4)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如图所示)可治理水体污染,改善水质。其机理正确的是() ①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 ②植物吸收水中的NO、PO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③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④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A.①④B.②④ C.②③D.①③ (5)蓝藻资源化利用有多种方式。从蓝藻中可以提取能发出紫色荧光的藻蓝蛋白,可作为生物实验研究中的__________。绿色能源工程可以利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由此推测蓝藻体内含有丰富的__________类物质。 解析 (1)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很多蓝藻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了群落,群落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从垂直结构看,某些具有气囊的蓝藻处于上层。(3)分析图表可知,在重度富营养化时,铜绿微囊藻所占百分比最大,可作为重度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在中度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鱼腥藻和斜生栅藻所占比例最大,竞争最强烈。(4)分析图可知,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NO、PO等,而不是吸收悬浮物;浮床遮光,影响浮游藻类的生长。(5)藻蓝蛋白能够发出紫色荧光,可作为荧光示踪物质(标志物)。蓝藻体内脂质含能量较高,利于制作生物柴油。 答案 (1)原核 光合作用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生物群落 群落垂直结构 (3)铜绿微囊藻 鱼腥藻和斜生栅藻 (4)C(5)荧光示踪物质(标志物) 脂质 14.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________。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 (2)植物细胞吸收的磷酸根离子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______。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______。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输入池塘的能量有光能和厌氧池中的未彻底分解产物中的化学能。(2)植物细胞中含P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核酸。因氧化塘前部微生物分解厌氧池输入的有机物而消耗溶解氧,在后部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故后部溶氧量较高。(3)若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过高,则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就会因渗透作用大量失水而死亡。(4)挺水植物通过与藻类竞争矿质元素和光而有效地限制了藻类的生长。(5)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一次性注入氧化塘的废水不能过多,控制废水进入氧化塘的流速还可以使植物充分利用其中的矿质元素,使出水口的水质达标。 答案 (1)太阳能和化学能 生物群落 (2)核酸 高(多)(3)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4)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5)无机盐被充分吸收 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15.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________。 为解决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类别 青鱼 鲢鱼 鳙鱼 鲤鱼 食性 螺蛳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杂食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_______。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 (3)下表是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kJ·m-2·a-1)。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A B C D E Pg 15.9 .7 0.9 .0 .5 Pn 2.8 .4 0.3 61.9 20.1 R 13.1 .3 0.6 79.1 .4 (4)有人认为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与水质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N和P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 A.静置4h,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3次。 B.再加水至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0.3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________;在丙烧杯中加0.15g洗衣粉和0.15g尿素;丁烧杯中________。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d,取得水样。 请完成以上实验过程“________”中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A”步骤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 解析(1)蓝藻为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为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投放的鱼苗应以浮游植物为食。(3)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以得出,B、D、A、C分别处于第一、二、三、四营养级,再根据能量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可得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15.9/.0×%≈11.3。(4)本实验的自变量为N和P的有无,可设置不含N也不含P、既含N又含P、含N不含P、含P不含N四种处理;在进行实验前,应除去原来水中的N和P。N、P都是蓝藻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故含有N和P的烧杯中藻类生长最好。 答案 (1)第一营养级 鲢鱼 (2)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或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3)11.3 (4)加0.3g尿素 不加任何物质(或加0.3g蒸馏水)(注意乙和丁所加物质可互换)①除去样品水体中原有的矿质元素 ②丙 藻类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N、P等含量丰富 题目资源来源于网络 学习高中生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yy/8707.html
- 上一篇文章: 承泽兰大,逐梦天山兰州大学年校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