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兰泽兰生水边因何上高山
闻泽兰之名,即知它生于水泽,有兰草之芬芳。 初见泽兰也在水边,是那条多次涉足的黄巢山下的河流。 《本草图经》:“二月生苗,高二三尺,茎秆青紫色,作四棱,叶生相对,如薄荷,微香。七月开花,带紫白色,萼通紫色,亦似薄荷花。” 山桃开花时节,一行四人来到近郊的龟山。 山的阳面新辟了宽宽路,小草刚刚冒芽,队友张世尧问队长:“刚长出的小蓟有些异样?”“嘿嘿,是泽兰。” 果然不远处有片干枯的泽兰老茎,再看看根便知真假。 真的!其根白细长,如毛根,先端肥大白胖,有横纹如蚕,又节节如笋,故有地笋之名;或白胖而短,形如地瓜,故又名地瓜苗之称。 万物各有生境,泽兰水生,为何此草长在高山之阳?前行不远就发现了答案,原来此处有水,名“扒拉泉”。此时枯水,在雨季此泉大概也非汩汩而出,需要扒拉扒拉才见清流吧。 就这几块地笋,种到百草园,也在高处,未到雨季,肥大的地下枝,已匍匐而生,迅速繁衍。 泽兰生水泽中,故能却水,统治内外一切水病。 《神农本草经》:“味苦,微温。主乳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疮,痈肿疮脓。” 泽兰方茎紫节,叶缘生有锯齿,硬而棘手,状类石南叶,古人呼为风药,故治中风余疾;泽兰味辛气香,叶边生芒,故能通利,茎节色紫如瘀血,故治产妇瘀血,中风后脉络不通,透痈肿疮脓。 地笋(LycopuslucidusTurcz.):为唇形科地笋属多年生草本,高0.6-1.7米;根茎横走,具节,节上密生须根,先端肥大呈圆柱形,此时于节上具鳞叶及少数须根,或侧生有肥大的具鳞叶的地下枝。 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四棱形,具槽,绿色,常于节上多少带紫红色,无毛,或在节上疏生小硬毛。叶具极短柄或近无柄,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锐尖粗牙齿状锯齿,两面或上面具光泽,亮绿色,两面均无毛。 轮伞花序无梗;花萼钟形,长3毫米,两面无毛,萼齿5,具刺尖头,边缘具小缘毛。花冠白色,冠檐不明显二唇形,上唇近圆形,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仅前对能育,超出于花冠,先端略下弯,花丝丝状,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后对雄蕊退化,丝状,先端棍棒状。花柱伸出花冠,先端相等2浅裂,裂片线形。小坚果倒卵圆状四边形,基部略狭,长1.6毫米,宽1.2毫米,褐色,边缘加厚,背面平,腹面具稜,有腺点。花期6-9月,果期8-11月。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山东。生于沼泽地、水边、沟边等潮湿处,海拔-米。苏联、日本也有分布。 (以下图片为毛地笋) 毛地笋(Lycopuslucidusvar.hirtusRegel)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茎稜上被向上小硬毛,节上密集硬毛;叶披针形,暗绿色,上面密被细刚毛状硬毛,叶缘具缘毛,下面主要在肋及脉上被刚毛状硬毛,两端渐狭,边缘具锐齿。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及云南,几遍及全国;生于沼泽地、水边等潮湿处,海拔可达米。苏联,日本也有。 中药泽兰,为地笋和毛地笋的地上部分,夏秋两季茎叶茂盛时采收。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yy/87.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新食药两用中药名单收藏必备
- 下一篇文章: 泽兰第一卷战火五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