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医药发展现状和建议

文/董志林(神州中医大学校长,海外华人中医论坛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全欧洲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荷兰华人中医药学会会长,中国医促会中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摘要:中医药是最具原创性的医学学术体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科学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它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产业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能够走向国际的民族产业,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海外难以实现本土化。而且,中医药贸易不受反倾销影响,可以带动相关贸易,改善外交和国际政治关系,中医药产业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中医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应该作为国家政治文化软实力、中国价值观、中国精神的立场加以推广。要以此为指导,制定中医药国际发展战略、中医外交的方向。

一、海外中医药发展迅速

传统医药产业是一个国际公认的朝阳产业,而中医药则是传统医药产业中的朝阳产业。近20年来,中医药在海外发展迅速。但世界各地的中医药发展并不均衡,总体来看,北美州、东南亚、大洋洲、欧洲发展较快,南亚、中东、南美、非洲发展缓慢。

目前中医药在西方国家归属于替代医学、补充医学或传统医学。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所有数据不包括中国)目前受过专业培训的中医药人员约50多万名。70%以上都是通过各国当地的业余中医学校培训或毕业,其中30%是西医医生;45%是理疗师、自然疗法治疗师、护士等;30%没有医学背景,5%是毕业于中国中医药院校的中医医生。大部分自开门诊,共有30多万家私人中医诊所。

表1:部分国家中医从业者统计(基本数据)

荷兰

中医针灸师4,

巴西

针灸师约50,

英国

中医针灸师10,

南非

中医针灸师

法国

针灸师10,

新加坡

注册中医执业者3,

西班牙

中医针灸师15,

马来西亚

中医针灸师8,

葡萄牙

针灸师3,

泰国

中医针灸师1

德国

有针灸资格的治疗师50,

菲律宾

中医针灸师1

美国

注册针灸师近40,

澳大利亚

中医针灸师5

加拿大

中医和针灸师8

新西兰

中医针灸师1

日本

中医针灸师、按摩师和整骨师共近40万

印尼

中医从业者20万

二、海外中医教育

海外中医教育包括业余和全日制中医药教育两部分。

(一)业余中医药教育

从20世纪上半叶至今,中医药教育在世界各国的规模逐步扩大。由最初小规模的中医培训班和进修班,发展成为私立中医学校和中医学院。现在海外大约有中医药业余教学机构1多所,每年向全球输送30多名中医专业人员。这些中医教学机构还承担各国专业学术团体会员中医药再教育的职能。这1多所中医教育机构大部分属于民间组织的成人教育范畴,教学的规模、形式、学时相差巨大。到目前为止,这些业余中医教育机构尚无统一的中医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师资差异大,具有资格的中医讲师匮乏,更谈不上建立中医药教育的统一标准。

年11月20-23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意大利米兰讨论制定世界传统医药教育计划,其中包括中医药教育。通过该会议的认真讨论,最后制定中医药业余教育学时:理论+实践=学时;自学+实习=学时,总学时为学时。

(二)全日制中医针灸教育

澳大利亚开设三种本科中医教育:中医专业四年制学士学位教育、针灸四年制学士学位教育和中医针灸五年制双学士学位教育。新西兰开设中医专业四年制学士学位教育、针灸专业三年制或四年制学士学位教育。新加坡中医学院在校生多人,包括日间班5年制和夜间班7年制,课时都是学时,其中临床实习1学时。新加坡中医研究院、南洋理工大学分别与中国各中医药大学联办中医本科学位教育。马来西亚已把中医纳入高等教育,学制4-5年。泰国有7所大学设有中医系。韩国每年培养出人左右的韩医师(中医师),大部分为2年预科和4年本科的6年制中医教育。南非西开普大学设有中医专业,学制5年。

(三)美国中医针灸教育

在美国开设中医针灸学校必须要得到各州政府批准,并通过“全美针灸与东方医学院校论证委员会”的认证,论证要达到全部14项要求。学制:三年制(在校读书时间不得少于27个月),最低要求为:小时中医针灸课程;小时临床实习;小时生物医学课程;90小时与病人交流、伦理学习等。课程结束合格者获得硕士学位。美国设有全国统一考试,考试通过者可以到州政府申请针灸执照。目前,在美国有62个合格的针灸学校或针灸系,其中康州的桥港大学针灸学院是唯一设在综合性大学里的针灸课程,而大多数都是独立的针灸学院。

(四)英国中医药教育

英国的大学与中国中医药大学开展合作办学,使中医药教育真正进入欧洲高等学府的殿堂。但由于校方对中医药教育的投入资金非常有限,缺乏政府资助,大多以学生学费收入为支撑。昂贵的学费和办公行政开支,使英国中医药的大学教育面临生存困境,不仅未能在其他欧洲大陆国家得到复制甚至发展,就连开办中医药专业的9所英国大学都难以维持生计。显然这种办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其发展和壮大受到太多制约,需要总结经验教训。

(五)中医药书籍和教材

世界各大出版集团争相出版中医药书籍,既有翻译国内主要中医药专著,也有国外中医药专家自行编撰的教材和著作。

(六)中医基本名词术语标准

几年前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负责发起,在各国会员单位的配合下,邀请多国中医和汉学家一起完成了第一本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法、西、葡、意、匈对照国际标准,并出版发行。以此为标志,开启了中医国际标准化建设工作。年9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中国提案,成立了传统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并由中国承担秘书处工作。

(七)中医药国际通用英译名称的由来和最后决议

众所周知,中医药的国际通用英译名称是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这一译名是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马堪温先生年应该院原院长鲁之俊先生之约所翻译的,后报请中国卫生部批准,作为中医的规范英译名称。这一译名目前已得到世界各国中医学术、医疗、科研、教学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普遍接受,成为“中医”举世公认的标准英译名称。

然而近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有关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却将这一国际通用译名改译为ChineseMedicine。年6月1--4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北京,各国代表投票通过,并形成决议。中医药的国际通用英译名称为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

三、海外中医服务对象和医疗保险

海外中医医疗服务对象主要以所在国当地居民为主,其中既有皇室成员、首相和议员,也有知识分子和平民百姓,涵盖各阶层人士,其中学历越高者越相信中医。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疾病以慢性病为主,比如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忧郁症、痛症和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目前中医疗法(含针灸、推拿或使用中药)在海外纳入当地医疗保险的国家还不多,中医治疗费用报销覆盖率相对较低,仅在欧洲部分国家和加拿大的部分中医治疗费用得到医疗保险公司的报销。

爱尔兰每个病人每年可以报销7--12次,每次50%,只限针灸和推拿;瑞士针灸治疗可以报销50%--90%不等,中药推拿必须要有附加保险才能得到部分报销;荷兰针灸可以有70%--%的报销,但必须要购买附加保险,中医治疗、推拿或使用中药不能报销,但诊费可以得到报销;德国每年可以报销10次,但仅限痛症的针灸治疗;法国针灸治疗能报销10%-20%;奥地利国民医疗保险能报销10%,私人保险可报销80%。

四、中医针灸行业组织

西方国家中医药行业组织有两派阵容:西医派以从事中医、针灸的西医医生为主组成;传统派以非西医人士,包括理疗师中医师、从中国毕业的中医师及当地没有西医背景的中医师等为主组成。行业协会在海外成立比较容易,但每个协会(学会)必须要在政府商会或经济法院登记注册。其基本职能包括:1.审查批准入会资格;2.监督行医规范;3.督促会员参加继续教育;4.监督中医药教学水平和评估;5.指导和协调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研究;6.与政府和医疗保险公司沟通,传达政府对中医药的政策新动向及推动中医药立法等。有些国家同类学会较多,为便于统一与政府对话或处理突发事件,就成立学会联合会。目前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和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为了保护中医药产品进出口批发商的利益和自我约束,有些国家还成立了商会组织。例如,新加坡中医药保健品商会、欧洲中药商会等。全球现有大小中医药团体多个。

五、中医针灸立法的国家

表2:各国立法现状

中医和针灸立法

澳大利亚、瑞士、匈牙利、南非、新加坡、泰国、葡萄牙

针灸立法

加拿大5个省、美国45个州和华盛顿特区、智利、菲律宾、卡塔尔

国会已通过

中医针灸立法

马来西亚

正在立法过程中

新西兰、捷克

由于对中医的了解不足和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大部分海外的西医医疗界对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的观念和中国中医师的认识相差很大。因此,各个国家对中医和针灸立法承认的程度也不相同。

目前,海外华人中医针灸群体对立法呈矛盾心态,一方面盼望立法能对合法行医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又担心立法后对华人中医师语言条件要求比较苛刻,难以符合条件。立法以前,大家无法可依,尚且自由。立法后,有些人合法了,很多人可能就变非法了。也可能水平低的合法了,高的反而不合法了。

六、中医药产品服务贸易

据不完全统计,海外中医药用品批发商有3多家。传统药国际市场目前已达到多亿美元,欧盟占全球市场的45%,中国只占全球市场的1.8%(不包括中国国内市场和出口提取物,因提取物均是加工食品用)。欧美中药颗粒剂市场60%以上由台湾占领,日本和韩国针灸针占据中端品牌50%以上的欧美针灸针市场。

ISO是医疗器械国际标准认证,针灸针也属于医疗器械,必须要有此认证。每个地区又有不同的要求,欧盟需要CE认证,美国需要FDA认证,加拿大需要CMDCAS认证,日本需要厚生省的QMS认证。其他国家没有特殊要求,可能的情况是北美有的国家认可FDA认证,东南亚有的国家认可日本的认证。在西方国家所有的针灸针必须都是一次性的,独立包装,包装上面要有当地的文字说明,只允许销售给专业人员。

目前中药产品在世界各地销售渠道,既有中医诊所、草药和保健品商店,也有小量在中国杂货店销售。中药饮片、单味颗粒剂在世界大部分国家作为食品补充剂。除濒危物种和有毒违禁品外,均可随意销售和使用,唯有德国医院销售。中成药保健品在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俄罗斯、尼日利亚等国家要求以补充医学药品或天然健康产品登记注册,在欧盟要以传统药品身份简化注册,也有很多国家按照食品补充剂销售和使用。

表3: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中成药立法比较

欧盟

澳大利亚

加拿大

立法归类

Regulatoryclassification

传统药品

Traditionalherbalmedicinalproducts

补充医学药品Complementarymedicines

天然健康产品

Naturalhealthproducts

注册要求

Registrationcategory

传统药品注册

Traditionaluseregistration

登记

Listing

登记

Licence

适应症

Indications

非处方药适应症

OTCindications

中医适应症

TCM/OTCindications

中医适应症

TCMindications

生产

Manufacturing

欧盟GMP

EUGMP

澳大利亚GMP

生产许可

Sitelicence

主要销售渠道

Maindistributionchannel

西药房

Pharmacy

中医诊所

TCMpractices

中医诊所

TCMpractices

(一)禁止销售和使用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物种

主要有虎骨/豹骨、犀牛角、象牙、羚羊角、麝香、熊胆、穿山甲、龟板、玳瑁、眼镜蛇、海马、石斛、白芨、沉香、狗脊、云木香、天麻、人参(俄罗斯种群)、西洋参、芦荟、肉苁蓉、胡黄连。

(二)由于毒性等原因被禁的中药品种

主要有麻黄、草乌、川乌、附子、马钱子、关木通、广防己、马兜铃、青木香、细辛、天仙藤、洋金花、火麻仁、罂粟壳,还有些西方国家不准销售和使用元胡索、贝母、厚朴、紫草、佩兰、款冬花、千里光、大腹皮、红曲、麻黄根、罗布麻、洋地黄、巴豆、汉防己、菖蒲、苦棟皮、泽兰、颠茄、砒霜、轻粉、雄黄、鸡内金、蚕砂、五灵脂、斑蝥、蟾蜍。

(三)中药产品的质量要求

高门槛的技术和绿色贸易壁垒,给中药产品进入西方市场设置了巨大屏障,各国政府不断通过用药或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措施,加强对进口传统药品或食品的管理,制订或提高相关的技术要求。例,因重金属含量、农残量、微生物指标和抗生素不符合欧美市场标准,不少中药饮片不符合中国药典同一性的要求,使中药的推广和使用受到诸多限制。

(四)欧盟《传统药品法》

年4月30日,欧盟开始实施欧盟《传统药品法》,规定在欧盟成员国境内已使用30年以上的传统草药制品或在欧盟已使用15年以上并能提供该产品在欧盟之外的国家或地区使用30年以上的应用证明就能通过简化注册,作为传统药在欧盟销售和使用。欧盟首个传统药注册下来的就是由13味中药组成的大方。年12月在英国还批准了一个含有21个植物成分的藏药,遗憾的是这2个注册下的复方中药均由德国药企拥有。截至目前为止,中国药企注册下来的只有三个现代单味药:地奥心血康、丹参胶囊和板蓝根颗粒。

(五)欧盟传统药品注册统计

截止年底,共有个(个单方、个复方)传统药品注册。

(六)传统药市场在全球的占有率

据统计,全球传统药市场共亿美元,其中中国亿美元、欧盟亿美元、美国60亿美元、东南亚、大洋洲、南美洲、非洲、中东、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共亿美元。中国占全球传统药市场的46%。

现在全球已有个国家和地区进口或使用中药,据中国医保商会统计,年中国出口中药材和饮片11.25亿美元、中成药2.25亿美元、保健品2.49亿美元(不包括植物提取物19.27亿美元),共15.99亿美元,占国际传统药市场的1.8%。

七、国外中医药研究现状

鉴于西医对很多疾病的疗效欠佳或严重毒副作用,世界各国药企都转向经过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的传统医药。政府和民间大量资金投向对传统医药的研究。如美国政府专门资助建立了数个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过敏性哮喘、肠激综合症、癌症辅助治疗等研究中心。在美国一些著名大学如哈佛、斯坦福大学等都建立了专门的研究室。据统计,目前美国中医药研究机构个,研究内容涉及到针灸原理、艾滋病治疗、从中草药中提取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

德国有百余家中药或植物药厂,十余个中药研究机构,对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质量检测、体内代谢和制剂特性的研究很有成绩。日本全国有十多所汉方医学专业研究机构,44所医科、药科大学建立了生物研究部门,20多所综合大学设有汉方医学研究组织。随着人类“回归自然”呼声的增长,加之西药开发有投资多、周期长等弊端,一些大型制药公司开始注意中药产品的发展潜力,投入巨资开发植物药品种,有的设立天然药物部,有的以开发中药产品为目标,寻求与中国合作,有的已开始研制中药复方制剂。如和记黄埔医药和瑞士雀巢合作对穿心莲提取物治疗溃疡性节肠炎的研究,以及黄芩汤用于癌症辅助治疗的研究等。

中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十分重视和鼓励中欧双方在中医药领域进行合作,欧盟第七框架研究计划还资助了对抗药性细菌和糖尿病有效的中医药疗法的研究。医药和食品企业也开始注重对中药的研究,中医药开发研究将有可能发现对常见疑难病的有效疗法和功能食品,并可能在欧洲创立一个新兴的中医药生物技术产业。

八、推动中医药国际发展几点建议

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医的治疗方法特别是针灸和中药,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部分患者的认可。在世界传统医药中,中医是唯一的可以平行、独立于西医之外的医学体系。客观地说,中医作为一个医学体系尚未得到西方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认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不力、西方民众对中医药理念的普及率低,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为了更好、更快地推动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海外华人中医群体的作用

中医走向世界,海外华人中医功不可没。他们赤手空拳来到异国他乡,没有任何援助,仅凭一腔热血和一身技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生存和发展,把中医药带向世界各地。他们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了解所在国传统医药的法律法规和发展规律,并通过若干年的艰苦奋斗,为海外中医药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国家应该重视这股奋战在一线的强大的中医力量。我们建议国家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每年邀请--名海外华人中医代表到中国召开一次“海外华人中医药论坛”,内容包含中医医疗、中医教育和产品贸易。这样不但有利于海外华人中医的团结,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论坛可以了解全球中医药发展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依此制定海外中医药发展规划。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海外华人中医在海外有序发展,同时也可以借助此平台密切国内相关企业与海外同行的联系,推动国内企业对外发展。

(二)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期待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海外华人中医论坛《全球中医药新闻联播》用语言和文字的形式已播报了62期,得到海内外中医界的一致好评。这一平台最快捷、最全面、最真实地对外播报了中国中医药政策、方向和全球中医药发展等重要信息,也是海外华人中医从业者得到中医药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编辑制作成员都是在百忙中义务付出,我们希望这一重要中医药信息报道平台可以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从政策上乃至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把现有的每周30分钟,扩大到每天播报15分钟,并开设英文版播报。

(三)根据各国国情推动海外中医药中心建设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对海外中医药发展越来越重视。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主导下,现在海外已建立了17所中国-海外中医药中心。

表4:年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海外中医药中心

序号

项目名称

执行机构

1

中国-美国中医药肿瘤合作中心

中国医院

2

中国-澳大利亚中医药中心(墨尔本)

南京中医药大学

3

中国-马拉维中医药中心

广州中医药大学

4

中国-卢森堡中医药中心

湖南中医药大学

5

中国-法国中医药中心

医院

6

中国-中东欧中医药中心(匈牙利)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7

中国-俄罗斯中医药中心(圣彼得堡)

北医院

8

中国-捷克中医药中心

上海中医院

9

中国-俄罗斯中医药中心(莫斯科)

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

10

中国-瑞士中医药中心

南京中医药大学

11

中国-西班牙中医药中心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12

中国-黑山中医药中心

成医院

13

中国-澳大利亚中医药中心(悉尼)

北京中医药大学

14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中医药中心

甘肃省卫计委

15

中国-尼泊尔中医药中心

医院

16

中国-北欧中医药中心(瑞典)

医院国际交流中心

17

中国-葡萄牙中医药中心

江西中医药大学

我们建议,今后海外中医药中心应重点在非洲、中东及南美洲国家和地区建设。中医药中心应该以中医药教育为重点,教学目标以成人职业教育为主。课程分为中医基础、中药、针灸和推拿。教学学时为学时,临床实习加自学时间为学时,共计1学识左右,毕业后颁发毕业证书。这也是目前欧洲普遍的中医教学模式。应当根据各国海外中医教育的不同情况,设立不同的教育层次,目前在多数国家应该以普及教育为主。

(四)建立一支既懂中医药又懂外语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越来越多的中医医师和教师走出国门,但是世界各地仍然缺乏擅长当地语言的初级水平中医教师。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扩大世界中医教育规模以及提高教育层次的障碍。为了解决初级水平的师资不足,建议委托国内各大中医药大学和海外现有的中医学校合作,培养已经毕业的中医本科生,学习中医外语。学制为2年,第一年在国内学习中医外语;第二年全部到国外中医学校和中医诊所实习。毕业后给与相应的学位证书,然后委派或自行到世界各地,从事中医教学或受聘于当地中医诊所。

(五)打造“全球中医临床云端教育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流的掌握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建议海内外相关机构强强联合,合力打造“全球中医临床云端教育平台”。筛选海内外中医确有专长,临床疗效显著的中医专科专病人才,建立云端网络教学课程,面向海外中医针灸诊所,提供特效中医临床技术的培训与推广,把少数专家的成功经验转化为海外中医的群体性提高和成功,提高国际对中医、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为国家“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助力。

(六)“国际中医药服务贸易信息平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依托中介组织和民间智库,建设中医药贸易网络等中、英、法、西、葡、德及阿拉伯文的中医药服务贸易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海外中医药学术团体和驻外使领馆的优势,逐步收集、整理、完善国内外中医药服务和传统医疗业的市场需求、市场准入、政策法规、人员交流等方面信息,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市场、投资及政策等咨询服务,同时向国外宣传、推广中医药知识和成果。

(七)推广中医药要做到“形式西化、核心中化”

要鼓励和支持相关团体和企业到国外开展全方位的中医药教育和医疗活动,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同时,刺激国内相关中医药产业的出口贸易,增加中医药产业链的就业机会,有百利而无一害。但从形式到内容,要讲究方式方法,注意避开政治敏感话题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纷争。

(八)支持药企产品打入国际传统药市场

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要出台适合于中药企业出口产品加工的宽松和实用的相关法规,尽快扭转目前中医药产品出口不断萎缩的局面,鼓励和支持中药企业到海外以传统药的身份注册中成药保健品;严禁中成药加西药和含有受保护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出口,加大重金属和农残的管理。

结语

中医药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能够走向国际的民族产业,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其他国家难以实现本土化。而且,中医药贸易不受反倾销影响,可以带动相关贸易,改善外交和政治关系,中医药产业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为此,本人建议,要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民间行业组织的作用,发挥海外华人中医药群体的作用,共同推动中医药国际发展。政府要制定中医药国际发展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引导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方向,改变以往海外中医药发展顺其自然、自生自灭的状态。中国驻外使领馆和中国中医药主管部门要更多







































北京治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doukou.com/zlyy/6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