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草,又名蕑(jiān)、佩兰、水香、香草、醒头草等。

春日兰芽初生,细香幽隐;至夏则兰叶葱翠,香气浓郁;而秋兰被泽,紫萼杂遝(tà),如蒙绛雪,尚洒芬度馥,堪称清芳。

《诗经》称兰草作蕑。《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

三月上巳节,男女秉蕑于水际,谈情说爱,并以兰草祓禊(fúxì)以除不祥。

古人崇拜水,认为水生万物生人,可从水中获得生命力与生殖力,故全民上巳浴水,河边聚会,并用兰草祓除秽气。

三月上旬的巳日,每年并不固定,后来定为三月三日。今天三月三,各地仍有相亲大会。

兰草让古代上巳节溢香流芳。兰草生水边,建亭名兰亭,于暮春三月上巳之日曲水流觞,邻水祓禊,故王羲之曰“修禊事也”。

《神农本草经》:“兰草,味辛,平。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一名水香。”

兰生于下湿之地,故能却水,利水道。其气芳香,故能辟恶气、不祥,杀蛊毒。香气沁人心脾,使人神清气爽,飘然若仙,故有久服益气,轻身,不老之说。气香则致神、接神,故有通神明之说,后世焚香致神即此意。

兰草(EupatoriumfortuneiTurcz.):又名佩兰,为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高40-厘米。根茎横走,淡红褐色。

茎直立,绿色或红紫色,中部茎叶较大,三全裂或三深裂,总叶柄长0.7-1厘米;中裂片较大,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或全部茎叶不裂,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叶柄长1-1.5厘米。全部茎叶两面光滑,无毛无腺点,羽状脉,边缘有粗齿或不规则的细齿。中部以下茎叶渐小,基部叶花期枯萎。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顶及枝端排成复伞房花序。总苞钟状,总苞片2-3层,覆瓦状排列,全部苞片紫红色,顶端钝。花白色或带微红色,花冠长约5毫米,外面无腺点。瘦果黑褐色,长椭圆形,5棱,长3-4毫米;冠毛白色,长约5毫米。花果期7-11月。

产于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及陕西。日本、朝鲜也有。野生罕见,栽培者多。野生者生路边灌丛及山沟路旁。湖南长沙西汉初年马王堆古墓中曾发现有该种植物保存完好的瘦果及碎叶残片。(参考《中国植物志》)

中药佩兰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兰草(佩兰)的地上部分,夏秋采收。

今天三月三,上巳节,是生命与爱情的节日。香兰一支,为你佩戴,曲水流觞,赴约兰亭。

欢迎







































白癜风好的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yy/4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