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中治疗鼻咽癌放化疗后复发转移验案1则
黄立中教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知名肿瘤学专家,其早期师从湖湘中医五老之一的李聪甫教授,潜心钻研中医文化四十余年,精于医理,主张辨病辨证相结合,辨证要准确,强调扶正固本培元理论的运用,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深受患者赞誉。笔者(第一作者)有幸拜师门下,在旁侍诊1年余,受益颇丰,现将黄教授治疗鼻咽癌放化疗后复发转移验案1则介绍如下,以飨同仁。 文某,男,53岁,年6月23日初诊。主诉:鼻咽癌放化疗后3年,发现脑转移2个月。患者年因听力下降、医院就诊被确诊为鼻咽癌,随后行放疗39次,化疗6次。年4月因头痛在他院行头部MRI检查,检查示鼻咽部未见明显复发征象;鞍背斜坡改变,考虑放疗后改变;左侧颞叶改变,考虑放射性脑炎。复查胸部CT,示:纵膈内见肿大淋巴结。年6月6日复查头部MRI,检查示:左侧颞叶占位,性质待定,考虑转移瘤,大小53mm×59mm×45mm。6月23日患者慕名前往黄教授处求诊,刻症见:神清,不能行走、言语,记忆力下降,大小便不能自控,生活无法自理,咳嗽,痰多,黏稠不易咳出,舌不能伸,脉细数,舌偏红苔薄黄。诊断为:颃颡岩,辨证为气阴两虚、瘀毒内蕴,予自拟方以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药:北沙参20g,太子参20g,白参10g,麦冬30g,天冬20g,远志10g,乳香10g,生石膏30g,连翘10g,金银花15g,生地黄10g,玄参20g,丹参10g,丹皮10g,川牛膝10g,泽兰30g,茯苓30g,法半夏15g,黄芩20g。14剂,水煎,每天1剂,分早晚温服,并予以口服中成药西黄胶囊、复方斑蝥胶囊,每次各3粒,每天2次。7月14日二诊:患者生活已能自理,言语较前清晰,可交流,自诉记忆力减退,双手指尖麻木,右肩痛,大小便自控,右手颤动,能伸舌。守上方,改连翘15g、玄参30g,加芦根30g、桑白皮20g。7剂。并继续配合服用西黄胶囊、复方斑蝥胶囊。9月8日三诊:患者神识清楚,言语清晰,可自主行走,但走路不稳,诉头痛,健忘,纳可,眠佳,二便调。脉缓弦,舌淡红苔薄白。守6月23日方,去生石膏、泽兰、丹皮,加芦根30g、桑白皮30g、钩藤30g。14剂。继续口服西黄胶囊、复方斑蝥胶囊。12月8日四诊:患者已行动自如,同常人无异,言语对答正常,诉记忆力较前下降,双膝关节疼痛,右侧腋窝疼痛,失眠,纳食一般,二便可。舌稍淡暗,苔薄白脉缓弦。方药:北沙参10g,太子参10g,玄参20g,郁金20g,香附10g,远志10g,麦冬10g,天冬20g,石菖蒲10g,乳香10g,没药5g,法半夏10g,丹参10g,酸枣仁20g,钩藤30g,桑白皮30g。14剂。早晚分服,继续口服西黄胶囊、复方斑蝥胶囊。患者初诊至今一直在黄师处就诊,经过1年的中药治疗,患者已基本达到临床痊愈,初诊所诉症状全部缓解,生活自理,行动自如,生存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在临床实属难得。 按:鼻咽癌为原发于鼻咽部上皮细胞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1]。鼻咽癌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通常情况下常表现为鼻塞、流鼻血、回缩性涕血、耳鸣及头痛等;晚期常有颈淋巴结肿大及脏器转移。据WHO统计,大约80%的鼻咽癌发生在我国,尤其好发于岭南地区而称之为广东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8位[2]。鼻咽癌治疗目的是有效提高鼻咽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控制率,减少局部肿瘤的复发率和降低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治疗方案根据T、N、M分期亚组,采用根治性放疗、同步放化疗,远处转移的患者以化疗为主。但是放化疗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和不足,如放疗的敏感性和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放射线和化学药物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并无选择性,这直接导致全身或局部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无可避免,如皮肤黏膜的损伤、大量正常细胞被杀死、机体机能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中医在增效减毒、扶正培本、减少复发转移、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中医学认为鼻咽癌属于“颃颡岩”“上石疽”“控脑砂”“失荣”“恶核”等范畴,主要病因可归纳为热毒、瘀血、痰湿、正虚。鼻所处位置从归经上属肝经循行之处,肝失疏泄,气机郁滞,郁而化火,日久成瘀;而肺开窍于鼻,咽部又为肺胃之门户,鼻的健旺有赖脾气、肺阴的滋养,饮食劳倦,脾胃受损,则化生痰湿。随着病程的变化,病久伤肾,鼻咽癌放化疗后复发转移多因脾失健运、肾虚不荣、正气虚弱,从而导致邪毒复燃、病去复来。黄教授认为鼻咽癌的发生多为正气虚而为病,至虚之处,乃是容邪之所。 本案系鼻咽癌放化疗后3年的中老年男性患者,发病以来抑郁寡欢,平素性格内向,加之久病,气阴两虚,瘀毒内蕴,故预后较差。治疗上以益气养阴、化瘀解毒为主要治法,增强机体免疫力,扶正祛邪。一诊主在滋阴生津、清热解毒,另辅以化痰祛瘀之品。方中白参性温,归肺、脾、心经,可大补元气,培元固本;太子参性略寒凉,归脾、肺经,能补脾肺之气,兼能养阴生津,为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北沙参养阴益气,可补肺阴、清肺热;生地黄、玄参、连翘、丹参取清营汤之意,可清热凉血,生地黄甘寒养阴,玄参清热生津、滋阴润燥;金银花是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连翘有“疮家圣药”之称,两者相须为用,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麦冬、天冬合用,滋阴清肺、益胃生津效果极佳,还可润肠通便,治疗热邪伤津导致的大便干结。生石膏性辛甘寒,入肺经可清热,与白参、麦冬配伍可增强益气生津之效;丹参、牛膝、乳香可活血化瘀、宣通脏腑气血,丹参还可与金银花、连翘同用以清热消痈;黄芩苦寒,归肺经,善泄肺火及上焦之热,可清热解毒;临床上湿热常相伴而行,故清热的同时常加用祛湿药,方中加用泽兰、茯苓健脾利湿;黄教授喜用法半夏,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辛开散结,化痰消痞,与黄芩配伍治痰热阻滞,亦可与茯苓相配行气解郁,消肿散结;远志苦辛,归心经,既能养心安神还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全方共19味药,扶正有培补元气、益气生津,祛邪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黄教授辨证精准,寒温相配、攻补相宜,药物剂量把握得当,方显效良。 参考文献(略) 改编自:《黄立中治疗鼻咽癌放化疗后复发转移验案1则》 作者:王茜 新媒体编辑:李帆影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yy/3251.html
- 上一篇文章: 卵巢早衰治疗笔记实录
- 下一篇文章: 朱良春治疗痛风常用处方及三个医案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