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美文习气,如林中蔓泽兰难以除尽
那天下山有些晚了,夕阳迅速在山后隐去,明月已东升,淡淡的月光洒在谷中的村落,也照在我们回寺的路上。古人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就是这等风光吧! 眺望远山,黑夜与白昼竟如此不同,白天里争奇斗艳的野花已不见倩影,而月光下墨绿的山色,透露着几许神秘,就着微亮的月光,我看清楚了身旁的藤蔓。啊!月色里的蔓泽兰,那无尽延伸、纠缠不清的千万只手臂,如恶魔般张牙舞爪……听说,蔓泽兰的繁衍能力强,种子随风播散,落土即发,所到之处,植物便窒息枯死。就算以火焚烧,仍会重生,是恐怖的“绿癌”。 “蔓泽兰像什么?”同行者中有人问,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习气”。习气无穷无尽,难以断除,生生世世如影随形。即使成就了阿罗汉果,习气仍在,渗透力远超过想象。 习气又称作烦恼习、余习、残气。由于我们充满烦恼的念头与行为常常生起,久而久之,熏习于心中,形成一种反射动作式的反应行为,那就是习气, 就像茶喝完了,杯中无茶,却余茶香一样。“烦恼易断,习气难除。”只有修行圆满的佛陀,才能断除烦恼与习气。而习气的发动,常常来得又快又急,刹那之间,习惯性语言与动作就发生了,也往往伤害到自己和他人而不自知。 要如何才能断除这种不善的习惯呢?徳籍斯里卡高僧向智尊者说:“能保持不动而单纯地专注于其上,或暂停而作明智的反思,常常会使贪欲的最先诱惑、愤怒的最初浪潮与愚痴的首阵迷雾消失,不会造成严重的缠缚。”因此,当习气冲动而出时,训练心停止与放缓,将使烦恼局限于最初的范围,不致无限扩展。 当然,从某个角度来说,习气也有好的。《华严经》便勉励佛子要培养菩提心、善根等十种习气。培养“善的自发性回应”,是对治不善习气的一种法门! 相对地,若任由烦恼的习气不断蔓延,如林中蔓泽兰般,善根得不到佛法阳光的照耀,只能逐渐枯萎了。 如今,这山林中的蔓泽兰正以无可比拟的速度繁衍,何时才能清除殆尽呢?恐怕就像人去除习气般困难吧?我想。 摘自释见介《和佛陀赏花去》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yy/2869.html
- 上一篇文章: 泽兰被径,芙蓉始发迎新晚会精彩回顾
- 下一篇文章: 圆明园四十景泽兰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