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碧溪田野调查PART2山林的万里生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以下文章来源于:走到底FROMbluesky7dm 去年12月,看到青萝卜发布的18溪田野调查项目,提到“重建人与自然的连接”,这提法一下子吸引了我。因为这不是一项按部就班的工作,而是寻找在自然中体验的那个“我”。 “我”是谁?是在与人相处时的那个“我”,还是工作中作为螺丝钉的那个“我”,亦或被社会的浪潮有意无意间赋予的层层身份和标签的那个我……肉身存在的我。我想在自然中,我们想探寻的,是那个心灵中总能被唤起的本我。 诗人拜伦说,我对人的热爱不会减少,但是更爱自然。 “Ilovenotmantheless,butNaturemore”(Byron–) 以万年鉴,时间最长的是文化,更长的是自然。我们要向自然学习。 但是在城市里,我感觉与自然脱节:前几天一起住在大理古城的伙伴过生日,他们说以前过农历生日,现在都开始过阳历了,因为大家渐渐地都想不起来农历了。同行的伙伴说自家的孩子现在都不愿意去自然里面。城市导向性让我们与自然愈来愈割裂。所以我们的18溪田野调查计划,旨在通过自然体验重建人与自然的连结,通过成为环保行动者守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公民的出现与成长。 在大理古城居住多日,我发现一个现象,即使是住在苍山脚下的人,对于苍山的整体印象,也不过是一道被新鲜感控制的一晃而过的景观。说到住在山上,他们的观念是“荒山野岭”。然而我和几个伙伴上山,感受到的却是万种生机。 基于此,我们希望参与18溪调研的每个人都能有以下基本共识: 最重要的事情是做自己,成为自己内心切愿成为的样子。而不是社会所谓的主流价值观希望的样子;我们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yy/11708.html
- 上一篇文章: 警惕偷渡客外来生物入侵记
- 下一篇文章: 加那利群岛植被考察记三松林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