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曹风·蜉蝣》

——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

原文YuánWén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注释ZhùShì

(1)蜉蝣之羽:以蜉蝣之羽形容衣服薄而有光泽。蜉蝣:一种昆虫,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到一周左右。

(2)楚楚:鲜明貌。一说整齐干净。

(3)於(音wū乌):通“乌”,何,哪里。

(4)采采:光洁鲜艳状。

(5)掘阅(音xué穴):挖穴而出。阅:通“穴”。

(6)麻衣:古代诸侯、大夫等统治阶级日常衣服,用白麻皮缝制。

(7)说:(音睡):住,居住。

飞飞戏说FēiFēiXìShuō

蜉蝣那明亮的羽翅啊,像穿着飘飘衣裳鲜明楚楚。心里这翻涌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处?

蜉蝣那挺立的羽翅啊,像穿着玲珑衣衫修饰华丽。心里这懊恼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息?

蜉蝣多么光泽动人啊,像穿着翩翩礼服洁白如雪。心里这莫名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结?

赏析ShǎngXī

二千多年前,敏感的诗人借这朝生暮死的小虫写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暂美丽和对于终须面临的消亡的困惑。

说起来,是“人生百年”——或者往少说,通常也有几十年。但相比于人对生命的贪恋程度,这远远是不够的。而且,人作为自觉的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就意识到死的阴影,于是人生短暂之感愈益强烈。当然,活着是美好的,而且人与其他一切生物不同,他们懂得以人的方式来装饰自己,懂得追求美的姿态。然而放在死亡的阴影下来看,短暂生命的装饰与姿态,实也是最大的无奈与最大的哀伤。于是,蜉蝣的朝生暮死的生命过程,它的弱小、美丽,以及它对自己鲜明的羽翼、鲜洁的容貌的炫耀,被诗人提取出来描画成人的上述生存状态的象征。

这诗的内容简单,结构更是单纯,却有很强的表现力。变化不多的诗句经过三个层次的反覆以后给人的感染是浓重的:蜉蝣翅膀的小小美丽经这样处理,便有了一种不真实的艳光,那小虫的一生竟带上了铺张的华丽;但因这种描写之间相隔着对人生忧伤的深深感喟,所以对美的赞叹描画始终伴随着对消亡的无奈,那种昙花一现、浮生如梦的感觉就分外强烈。

这诗的情调自然是有点消沉的。但人一旦追问自己:“你是谁?你往哪里去?”深入骨髓的忧伤根本上是无法避免的。特别是在缺乏强有力的宗教的古代中国,由于不能对生死的问题给出令人心安的解答,人心格外容易被忧伤笼罩。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对死的忧伤、困惑、追问,归根结蒂是表现着对生的眷恋,这也是人心中最自然的要求。阮籍《咏怀诗》之七十一,写木槿花、蟋蟀、蟪蛄、蜉蝣这一系列短寿的生物在世间各自发出声音和光色,感叹说:“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但这也就是世界的基本面目。

作者简介ZuòZhěJiǎnJiè

吴宇华,女,年生,毕业于忻州一中班,现在晋中市寿阳一中担任语文课教学工作,热爱国学,立志于研习并传承经典,现担任《每日欣闻》国学编辑,业余时间与大家共同学习,致力于为校友们营造更温馨、便捷、高效的学习氛围。

往期经典:

1、《诗经·唐风·绸缪》——美满幸福的《闹洞房图》

2、《诗经·秦风·黄鸟》——命比纸薄,生命该如何继续?

3、《诗经·秦风·权舆》——富贵显赫终有尽时,珍惜眼前美好生活

4、《诗经·陈风·株林》——对偷会情妇者的辛辣讽刺

赞赏

人赞赏









































云南白癜风权威医院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doukou.com/zlxz/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