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养生嘴巴发甜嘴巴没味,中医有何
白癜风复色 http://m.39.net/pf/a_8159532.html1 今天学习用兰草汤治疗口甘、口中不知味。 《素问·奇病论》云:“有病口甘者……病名曰脾瘅”。 瘅同疸,其本意为热,即脾热运化失司而谷精上溢,以致口中发甜不除,治疗当以清脾热、化湿浊为基本方法。 《灵枢·脉度篇》云:“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言舌能辨知五谷饮食滋味,赖心气之和畅,若舌不知五味,当虑其心气失于通畅所致。 2举验一:某中年男性,患“冠心病”多年,经中药治疗后病情大有有好转,惟“口中甜”难除。证属脾热,湿浊不化,治以兰草汤。 佩兰10克、泽兰10克 七剂,沏水代茶饮,每日一剂量。数日之后,口甜尽去。 举验二:一外埠患者,经某医生治疗解除主症之后,遗有“口不知滋味”难去。病在心脾,用兰草汤加味治之。 泽兰50克、佩兰50克、茯神50克、桂枝40克、菖蒲50克 共为粗末,沏水代茶饮,每日15克。10余日后口和而知五味。 3上两例治验,系我室青年教师所治,其在临床实践中,遇有难治之症,即以“请会诊”方式询问治法,于是告知以处方用之而效。 前例口中甜,乃据《奇病论》:“有病口甘者……病名曰脾痺……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的论述治疗。 陈气,当是湿浊之气。兰,即后世所谓“一味兰草汤”,但对兰草究为何药,历来有不同见解。 或谓佩兰,以其有芳香化湿醒脾之功;或谓泽兰,因其有行血祛湿之力。 本人虽未及详考,但两药对脾热而湿浊停留之证,均可有治疗作用,故皆用之。此二物沏水代茶饮,笔者曾亲自治口甘为主症者多例。 后例口不知味,虽以《脉度篇》所论,用桂枝、菖蒲、茯神通经、祛痰、调神为主,但仍考虑到“脾开窍于口”而合用兰草汤治之而愈。 更多资讯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xz/14331.html
- 上一篇文章: 康之大玄医派史上最全中草药图谱全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