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生物

关于“外来物种”“生物入侵”您最先想到的是什么?相信不少科幻迷会想到下面这些场景:???似乎这些“外来生物”离我们很遥远。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有不少生物都属于“生物入侵”的范畴。

小龙虾——克氏原螯虾、

福寿螺、

烟粉虱、

水葫芦等等,

都是极具危险性的入侵物种。

今年,红火蚁来势汹汹。据农业农村部消息,目前红火蚁已由南向北传播至我国12个省份,45个县市区。

近日,农业农村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的通知》,并于广州市增城区举行了“全国红火蚁联合防控行动启动仪式”。加强部门间合作,检疫监督和监测调查,并组织了集中防控行动,以抓住春秋季红火蚁的活跃期。

”小小的蚂蚁为何会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入侵物种”的危害性究竟有多大?针对生物入侵,有何好的防范措施呢?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自然入侵自然入侵与生态系统的改变有关,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昆虫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入侵。如紫茎泽兰,薇甘菊以及美洲斑潜蝇都是靠自然因素而入侵中国的。无意引进人为引进可分为无意引进和有意引进。无意引进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交通网路贯通,人员流动日趋频繁,农林产品贸易量激增,外来有害物种通过进出口贸易,海运或入境旅游等无意间被引入的。如“松材线虫”就是中国贸易商在进口设备时随着木材制成的包装箱带进来的。有意引进这是外来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渠道,世界各国出于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的需要,往往会有意识引进优良的动植物品种。但由于缺乏全面综合的风险评估制度,世界各国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的有害生物,如大米草、福寿螺等。这些入侵物种被改变了生存环境和食物链,在缺乏天敌制约的情况下泛滥成灾。

疫情频发

近年来,外来物种入侵事件发生频繁,新发农林入侵物种事件主要发生在沿海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例如广东、海南、北京、广西、辽宁、上海等。

入侵物种主要来源于北美洲和亚洲,其次来自南美洲、中美洲、欧洲和非洲。其中,有的可能对我国农林健康发展造成毁灭性打击,例如烟粉虱、椰心叶甲等入侵昆虫,梨枯梢病、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等入侵病原物,薇甘菊、黄顶菊、长芒苋等入侵植物。

还有具有相当强侵略性的红火蚁。

防范入侵

外来生物泛滥成害,究竟有没有好的防范方法呢?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应加快立法进程以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开展入侵生物早期预警、检测监测、紧急处理和防治技术创新研发。

加快立法进程,让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防范得到进一步重视。我国现行的动植物检疫法和卫生检疫法等只针对已知特定的有害生物进行检疫,农业法、种子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则未明确涉及如何防范外来生物入侵。总的来看,目前还缺乏统一的防止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规。

加强社会宣传引导,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生物入侵需要特定媒介,有时个人不经意的行为就会造成生物入侵的严重后果,因此防范生物入侵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建议加大媒体宣传和社会引导力度,使公众认识到生物入侵的危害性。例如,不得随意携带新鲜水果、蔬菜、花卉、种子、种苗等生物品类由一国进入另一国;不想饲养食人鱼、蛇、巴西龟等外来物种时,一定要主动交给当地渔政、动物园、生物研究所等机构进行妥善处理,不得自行随意放生,以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加强防控策略研究,完善风险评估制度。

有关部门应建立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长期跟踪监测,制定策略预防新的生物入侵事件发生。对于已经入侵的外来有害物种,应研究与建立防控技术体系,综合运用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遗传调控等,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可持续控制。

如何消杀?

在生活中,真的发现了红火蚁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研究员罗礼智介绍:日前,红火蚁已由南向北逼近秦岭地区,若在野外见到蚁巢,千万不要踩踏。消灭离家比较近或农田内外的蚁巢要使用专用农药。

据罗礼智研究员介绍,目前我国已集成了适宜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发生程度的红火蚁综合防控技术模式,登记用于防治红火蚁的农药有效成分有8种,农药制剂达40种。

他特别指出,农民遇到红火蚁一定要科学防治,使用专用药物,千万不可用普通农药。“消灭蚁巢的最好方法是使用毒饵,但是要提到一点,使用常规性杀虫剂,比如敌敌畏、除虫敌等喷洒或浇灌蚁巢,不但防不住红火蚁,反而会越来越多。”

据农业农村部介绍,目前我国红火蚁防控技术措施逐步完善,防控机制初步建立,红火蚁的扩散蔓延得到一定遏制,大部分发生区域发生程度控制在较低水平。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xz/11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