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降临,北方地区逐步进入供暖季。暖气来了,人们享受室内温暖的同时,让人不爽的“暖气病”也如约而至。供暖期间,不少人早上醒来会感到口干舌燥,甚至还会鼻腔出血,这是由于家里暖气温度过高、空气干燥造成的。如果干燥持续时间过长,会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减少。再加上为保暖减少开窗通风,灰尘、细菌附着在黏膜上,很容易引发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支气管哮喘等疾病。专家分析,出现“暖气病”的原因在于,居民一般紧闭门窗保暖,空气干燥、不流通。在这样环境待久了,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出现不同程度的内热和种种不适感,引发鼻咽干燥、流鼻血、浑身无力、头晕恶心,出现烦躁不安、皮肤干紧等症状。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毫升水分,其中经皮肤挥发—毫升,经呼吸道挥发—毫升。供暖后,室内干燥,人体丢失的水分就更多,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心血管、泌尿系统等身体多个系统都会出现不适应状况。

专家建议

身体补水。温暖的室内要注意给身体补水。每天需要饮用1.5—2升水,保证人体不缺水。同时可多吃富含水分的水果,如苹果、梨、橘子、葡萄等。适当进食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萝卜、番茄、荸荠、豆腐、银耳等。在中医药膳方面,可以烹调雪梨羹、百合莲子小米枣粥、山药麦冬炖燕窝、川贝炖雪梨、玉竹银耳汤等滋阴润燥的食谱。

室内加湿。除了用加湿器、摆放水盆外,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最好选绿萝、吊兰等,这些植物叶面蒸腾的水分比较多,既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还可吸附有害气体。

开窗通风。室内温度过高,容易导致咳嗽、嘴唇干裂等。要控制好室内温度和湿度,并保持空气流通。室温最好在18℃到22℃之间,湿度保持在50%—60%,每天两次至少半小时的开窗通风。

户外锻炼。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以减少“暖气病”的发生。老年人和孩子最容易得“暖气病”,宜在户外进行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养身健体的运动。当然,也应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来合理安排。

专家介绍

孙慧玲

孙慧玲,学历本科,岱岳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治中医医师,年7月参加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在工作中突出中医药特色,熟练掌握中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对治疗上消化道疾病、泌尿系结石、上呼吸道感染、各年龄组的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等经验丰富,治疗效果好。尤其擅长孕期感冒、慢性胃炎、顽固性失眠、子宫腺肌病、崩漏、先兆流产、附件炎、盆腔炎、女性不孕症、男性不育症、产后乳汁不足等疾病,用纯中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佳,复发率低。近几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外孕保守治疗、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更年期综合征、各类癌症支持疗法等临床病症,疗效显著,实实在在为病人解除痛苦,得到社会一致好评。

科室介绍

岱岳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是集中医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亚健康人群的体质调养、疾病诊治为一体的专业科室。通过体质辩识问卷及中医四诊合参,为孕产妇、亚健康人群、体弱儿、产后康复及妇科术后康复等人群进行辩证论治,为患者提供膳食指导、中医药膳及中医外治调理。中医科坚持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以中医特色治疗为手段,医院强大的现代医学科技水平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走中西医结合之路。坚持全科发展方向,突出专科专病建设。大胆求索,开拓创新。做到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术、人有专长。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优质全面的医疗服务。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xz/10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