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楚辞一味香拾陆泽兰
读楚辞品楚香 身体健康 灵魂飘香 怀兰蕙与衡芷兮, 行中野而散之。 ——《楚辞·九叹》 楚辞里关于兰的诗句太多了,共在十五章中有二十四句里被提及,以至于我一直以为已经写过了泽兰,而将它搁置一边。这种感觉犹如太熟络的亲情,透明的像空气,存在着却视而不见。 其实泽兰并不是孔子盛赞的香祖兰花,它们一个属菊科,一个属兰花科,文人墨客之所以不区分,多少有点故意的混淆,那种对兰的偏好与寄情,是由什么而感发的,实在无从说起。由此看来,植物也是有植物的际遇,而兰的确是格外被命运垂青的。历数古往今来的字里行间有多少兰之芬芳,文采绮丽,以至于我常会在这些文字中乱花渐欲迷人眼,倒是诗仙李白的这首稍逊文采却颇为朴实的诗,给我留下深刻而特别的印象。诗云“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让人联想到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竟然有借李白诗意抒情之嫌。两首诗同出一辙的铭志,可见兰之流芳,不仅只是因为花开有香的那么简单。 在楚辞中,不管兰是做为泽兰、幽兰还是木兰出现,都表达着诗人借香草喻君子,以香草美人自居的屈子更是行住坐卧皆佩香以昭显德行,也借这一句“怀兰蕙与衡芷兮,行中野而散之”来叹息虽怀握兰蕙,却终归是不得赏识而被弃之荒野的悲凉。 楚香中的泽兰众所周知“沉、檀、龙、麝”为四大名香,而这四大名香多属外域,少有人了解本土的四大名香为“兰、蕙、椒、桂”多出于楚地。据《香品举要》载“香最多品,类出交、广、崖州及海南诸国。然秦汉以前未闻,惟称兰蕙椒桂而已…”。于是就有了,苏轼在《沉香山子赋》中开首的那一句“古者以芸为香,以兰为芬…”的小结,由此看来,若将“沉香”尊为香中的阁老,那么“兰”定是佩着凤冠霞帔的名门闺秀。 关于兰、蕙、椒、桂的文字记录最早见于秦汉,是因为关于楚文化的史籍《梼杌》久已亡佚之故,这本类似《春秋》的史籍若还存在,楚文化中定会有这四大名香的一席之地,而在汉墓中陪伴着辛追夫人的“兰、蕙、椒、桂”,只是芬芳的佐证而已。 如此赘述,不仅是要表明兰在香中的地位,同时还要说明这四大名香中的兰不是文人笔下孤芳自赏的幽兰,而是被划属菊科的泽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泽兰其叶子香气浓郁,可提取丰富的芳香油,即使是在古代工业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人们也可以用煎油的方式提取并制作香料用于熏衣、沐浴。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在楚地用兰草沐浴的旧俗,在当时颇为盛行,见长辈会亲友,或重要场合,都会香浴洁身,熏香恭敬。而在当下,已少有人耐心的泡一个香浴,少有人为身心浸润,少有仪式感的郑重其事,一切都随便起来,一切都快了起来,如果我是泽兰,在被大家遗忘的角落,定会有几分的落寞。 泽兰在楚香的运用中,熏衣与沐浴仅只是最寻常的部分,在传承的配方中,最令我感受深刻的是用泽兰、当归、甘草、生姜、芍药、红枣熬制的泽兰香饮,据祖辈传说,泽兰香饮对妇人的安胎与调养都有很好的作用,只是现在怀孕生子是天大的事,任是谁也不敢用孕妇一试,落下我自娱自乐,偶尔闲情,调上一味,且将自己的心胎安一安,那清香淡甜在唇间,会令我升起遁世的渴望,想有一处栖身的幽境,一箪食,一缕香,一杯清饮,乐在其中。 一诗一香草《泽兰》 很遥远的看花开 用柔示弱 招摇出纤细的天真 想长出不是草的模样 肆情颠狂予以花色 留住过往的匆忙 岁岁年年 痴情枯了又长 旁观如米的苔花 学着牡丹 盛开一景孤芳 于是推开奇石叠障 将一丛的碧丝 长成森林 弥漫新鲜的香 泽兰,性味辛温,归肝脾经,活血调经,袪瘀消肿。《本草纲目》载“兰草走气道,泽兰走血分”,因此是调血化痈的良药,有微毒,在用量上需斟酌。在楚香配方中与艾、香茅一样,是运用较多的香材。 韩雪 年11月24日 楚香及传承 楚香,是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中国天然香,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的主要功能是以上药服气为根本强身健体,祛病避邪;以恭敬礼仪为呈现祀先供祖,怡养情志。众多专家学者研究证明楚香是中国天然香之起源。众所周知荆楚大地植被丰富,楚香正是运用道地香药材,依据古法配伍,气息清雅独特,自成体系。 楚香非遗传承人韩雪,字雪桐。作家、居士,出版长篇小说《净土》,散文集《雪落三千院》,自幼受家学影响,传承韩氏楚香制作技法,结合中国香文化进行长期的理论研究,于年末,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开始全面推广楚香文化。目前是韩氏楚香唯一传承人。 大武汉香文化研究院 "大武汉香文化研究院",是湖北日报大武汉新媒体倾力打造的一个香文化研究与推广的平台,使得香文化爱好者聚集交流,互动生发。特别邀请著名作家、楚香非遗传承人韩雪女士出任院长,同时还邀请各界专业学者担任顾问。 联系方式: 玄飞老师 婧欢老师 我们将不定期开展香文化交流活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doukou.com/zljz/8032.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潮凭什么这么火当然是因为好看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