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健康+推荐收藏!常用的8种地黄丸,使用区别全在这里

市场上以“地黄丸“命名的中成药很多,常见的有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明目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等,而且都是非处方药,不需要医生处方可直接去药店购买,然而,这些“地黄丸”名字类似,使用区别又是什么类?#新健康+#

?

1、首先说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虽然没有以“地黄丸”命名,但它却是所有地黄丸类中成药的鼻祖,也就是说“地黄丸”类全部由金匮肾气丸演变而来。它由东汉时期张仲景所创造,由地黄、山药、酒萸肉、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盐车前子十种中药组成,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功效。用于肾虚出现的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①服药期间,忌房欲、气恼;②忌吃生冷食物;③由于方中含有毒性药材——附子,所以孕妇忌用,且不建议长期久服。

?

2、六味地黄丸,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桂枝、附子、牛膝、盐车前子而成。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主治肾阴虚,用于肾阴亏损所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①服药期间,忌吃生冷食物;②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

3、杞菊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枸杞子、菊花而成。具有滋肾养肝的功效。用于肝肾阴亏所致的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也可认为杞菊地黄丸主要用于肝肾阴亏所致的眼部病症。①服药期间,忌吃生冷食物;②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

4、知柏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知母、黄柏而成。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用于肝肾阴虚火旺所致的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由于知母、黄柏都属清热类中药,因此知柏地黄丸用于肝肾阴虚导致的虚火旺盛,侧重降火。①服药期间,忌吃生冷食物;②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

5、明目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具有滋肾,养肝,明目的功效。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可以说,明目地黄丸是杞菊地黄丸的加强版,药性加强,功效加强,因此,在治疗肝肾阴亏所致的眼部病症上更注重滋补肝肾,对于老年人,因多年肝肾阴亏所致的眼部病症,推荐使用明目地黄丸。①服药期间,忌吃生冷食物;②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

6、麦味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麦冬、五味子,具有滋肾养肺的功效。用于肺肾阴亏所致的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痠软。麦冬具有滋阴作用,五味子具有收敛作用,归肺经。因此,对于肺肾阴亏出现的潮热盗汗、体虚久咳疗效更加。①不可整丸吞服,可分份服用或嚼服;②服药期间,忌吃生冷食物;③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7、桂附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肉桂、附子,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痠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与六味地黄丸的滋补肾阴是相对立的功效。①服药期间忌吃生冷食物;②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③宜节制房事;④阴虚内热者忌服;④因含附子,不建议长期久服。

?

8、归芍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当归、白芍,具有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的功效。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所致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痠痛,足跟疼痛。该要偏重于补肝肾血虚。①服药期间,忌吃生冷食物;②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头条健康联盟

头条健康

湖南医聊

健康真相官

健康时报

?

新健康+|中药中的绝配“夫妻”!

《本经》云:“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又云:“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而视之。”此皆古人遣药配方之大法,几千年来为医家之所重视。

盖药各有其特殊性能,如何发挥其性能,使其有利于病情,除选择适当之单味药物外,还必须配偶相关作用之药物,使其相互制约,相辅相成,适应病情,提高疗效,此乃医师之良者。

在数十年临床摸索中,结合前人固有经验,提出以下药物配偶运用心得,分别论述于下。

?

人参配苏木

人参补气,众所周知。凡一切气虚、阳气虚脱为必不可少之要药。然临床常见气虚而兼有血瘀证者不少,盖气为血帅,气虚则血液循环不畅,形成血液瘀滞之候,此乃虚中挟实之证。

当此之时,徒补其气而不顾其瘀,非其治也。如产后气虚,喘息而面青黑者,为气虚血瘀之危候,前人用参苏饮(即人参与苏木二味)为急救之剂。

余承此法,用于冠心病之气虚血瘀者往往可生良效,久久已成必用配偶之剂。

盖冠心病患者,多为年老气虚之体,而出现胸闷、胸痛、舌质瘀紫等症。用人参配偶苏木益气行瘀,双管齐下,乃为对证之治。如无人参,用太子参加大剂量亦可生效。

苏木配降香

苏木出自古苏方国,故亦名苏方木;降香主产于印度,均为晋唐以后南方进口药材。二者均为木类,色赤微有香气,能入血分,行气活血,祛瘀定痛。

今人研究得知降香含有黄檀素等成分,有抗血凝作用,能使冠脉血流量、心跳振幅显著增加。

因此,二者配偶合用,对冠心病、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对肝郁血滞、胃痛挟瘀,以及妇科血瘀气滞诸疾、亦有良效,不可忽之。

香附配郁金

香附性味辛香,能通十二经,行血中之气,为调气解郁之要药。然香附行气有余,而活血之力不足,必得郁金之性味辛香能活血祛瘀,行气开郁以为助,则作用更为显著。

盖香附行气以活血,郁金则活血以行气,二者合用,相辅相成,大能舒肝解郁,活血理气。

余常用于肝病、胃病、胁痛、心下痞痛、少腹疼痛,以及妇科血气诸病,均有良效。

?

乌药配白芍

李时珍曰:“乌药辛温香窜,能散诸气,故《惠民和剂局方》治中风中气诸证用乌药顺气散者,先疏其气,气顺则风散也。”由此可知,乌药辛温散气行气,为气郁结滞者必不可之品。

然辛温香窜,多用久用则易耗真气,必得白芍之苦平酸凉以制之,使其辛而不温,香而不窜,物尽其利。

且白芍能入血分,通顺血脉,平肝缓中,与乌药之走气分达到相辅相成之作用。

余常将二味同用治疗胁痛、胃脘疼痛,屡建良效,几为胃病必用之配偶良剂。

泽泻配泽兰

泽泻性味甘平,张元素谓其“入肾经,去阳水,养新水,利小便,消肿胀,渗泄止渴。”本品总以淡渗利水,专走气分以为功。

泽兰气香而温,李时珍谓其“专走血分,故能治水肿,消痈毒,破瘀血,消癥瘕,而为妇人要药”。可见《本经》谓泽兰能治“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间水”者,主要是以血瘀停滞,阻碍气化而为水肿臌胀。

今以泽兰专入血分,化瘀以行水,配合泽泻之专入气分,渗湿以行水,二者一气一血,相辅相成,共奏化瘀行水之功。

余每于肝硬化之腹胀,或肾病综合征之腹胀而兼浮肿者,往往用泽泻配偶泽兰投服,收到良效。

防己配牛膝

防己辛苦大寒,善走下行,长于除湿通窍,通利二便,为治下焦湿热要药。

牛膝苦酸性平,为足厥阴、少阴之药,性亦善下行。《本经》谓其“主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五淋,堕胎”,不外取其下行通补肝肾,和脉络,强筋骨之功效。

因此,本品与防己配偶,大能清理下焦湿热,通利筋骨痹痛。凡一切下肢因湿热血瘀气滞而致之关节不利,拘挛痹痛等证,均为必用之品。

且由其二者性兼苦寒,善于下行,凡高血压所致之肝火上炎,头晕头痛目眩等症,每予重用,可收良效。

?

当归配茴香

当归辛甘而温,养血活血,为妇科要药,凡胎产经带门中多有用之。

茴香辛香而温,暖丹田,补命门,开胃调中。

余用二味配偶治疗下焦虚寒而引起之少腹疼痛,经带而见少腹隐痛,以及小肠疝气,久泻腹痛诸证,屡见良效。

茴香有大小之分,大茴如麦粒,小茴如粟米,亦名莳萝,性与大茴相仿,但不堪久用。八角茴香为茴香之另一种,今人称八角茴为大茴香者非也。

?

杏仁配桃仁

杏仁甘温,专入肺经气分,功能散寒治咳除喘。桃仁甘平,专走血分,功能活血祛瘀,泄热润燥。

故李杲云:“杏仁下喘,治气也;桃仁疗狂,治血也。”二者配用一气一血,相辅相成,合奏利气治血之功。

余每于肺经痰瘀阻滞之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大叶性肺炎、肺脓疡等证,取其二者兼用,达到气血两利之作用。且桃仁具有生发之气,祛瘀而能生新,为祛瘀中之良药,对肺经之血瘀气阻者可以常服而不为害。

瓜萎配贝母

瓜蒌苦寒,功能润肺降火,治咳嗽,涤痰结,消痈肿疮毒。贝母亦苦甘微寒,润肺治咳,清热化痰,开郁散结,消痈肿疮毒之功效。

二者合用,相辅相成,对肺经痰瘀阻滞、咳唾黄痰脓痰、胸痞胸痛等症均有良效。

余每用于肺部感染、大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疡、以及冠心病之胸痹胸痛而见黄厚苔者,取其涤痰散结、清热开痞之功效。且二者具消痈解毒之作用,对一切热毒壅结者亦为必用之剂。

然瓜蒌用仁,必须打碎方能取效。贝母有川贝与大贝之分,功效大致相同。但化痰之功川贝较强,而大贝解毒之力较强,不可不知。

?

半夏配贝母

半夏味辛性温而有毒,贝母味辛平而无毒;半夏性燥而去湿痰,贝母性润而化燥痰;半夏入太阴脾经,燥湿化痰以止咳,贝母入太阴肺经,润燥化痰以止咳。

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二者一燥一润,治标治本,相反相成,共奏止咳化痰之功。

余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病之见咳嗽者,多予配偶合用,每收良效。

苍术配黄柏

苍术苦温,性辛香而燥烈;黄柏苦寒,行隆冬肃杀之令,而《丹溪心法》用之治下焦湿热之证,名为二妙散。

盖二药性味相反,正取其相反相成之作用,治一切湿热之证多能生效。

余数十年来,对湿热所致之关节痹痛之症,特别对急性风湿热合而为痹之证,用之多建良效。

在剂量方面,对急性关节红肿灼痛场合,苍术可达30克至50克、黄柏可达20克至30克,少则药力不到,疗效不显。此余数十年之经经验所得。

干姜炭配黄芩炭

干姜辛温,黄芩苦寒,性味虽然相反,但合用则有相反相成,辛开苦降之功,对中焦寒热错杂之证有良效。

二味炒炭存性,变为黑色,以血见黑则止,又为中焦止血圣剂。

凡吐血、便血、尿血、崩漏下血诸种血证,不论其寒热虚实,于处方中配用二味,均可收到止血之效。

?

黄连配干姜

黄连性味大苦大寒,干姜性味大辛大热,古方姜连散二味合用为方,正取其辛开苦降,相反相成,互相制约,达到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

余尝于一切胃肠诸证,取二味君臣相济取得良效。若寒多热少者,则干姜用量加大,黄连用量极少以济之;若热多寒少者,则黄连剂量加大,干姜用量减少以济之,往往药后无不良反应,而疗效卓著。

黄芩配生姜

黄芩与黄连均属苦寒之剂,能泻诸火,然严格区分,黄连究以清中下焦之火为其所长,黄芩究以清中上二焦之火为其所长。

李时珍谓一味黄芩汤专清肺热,故肺热者多用之。本品清中有透,故凡上焦风热者亦用之,不似黄连之大苦大寒专事苦降者比,多用干姜之辛温而守者佐之。然黄芩究属苦寒之剂,必配以生姜之辛温散发以佐之。

余常于肺经风热,或胃病之应用黄芩苦寒者多与生姜配偶为用,清热而能宣透,苦寒而不伤胃。其间剂量之多少,运用之精妙,存乎其人。

丹皮配赤芍

丹皮气辛而香,味苦而凉,专入血分,辛香能行血中瘀滞,苦凉能清血中伏火。凡血瘀,血热者皆能治之。

然丹皮必得赤芍苦凉之助而功力更胜。盖赤芍亦入血分,功专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与丹皮配用,正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余每于一切火热迫血妄行或时行热毒、风火相煽之斑疹等证以及皮肤科之风火搔痒诸证,二者兼用均有良效。

笨笨熊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吗
偏方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doukou.com/zljz/6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