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

中医学一点,健康多一点

全文共计字

阅读需要5分钟

导读:今天的给大家介绍两个验方,一个是关于血虚头痛,一个是关于倒经。这两个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不代表大家很了解,所以接下来我们看看笔者是怎么辨证治疗的。

笔者

赵庆新梁宝慧卢燕许医院

一、血虚头痛

案例资料

初诊:尚某,女,26岁,某单位会计。因劳神过度,终日感头胀痛,且以午后为甚,伴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夜梦多,月经延期,量少色淡,面色不华,口唇色淡,脉沉细弱,历时已二年有余,间断治疗,效不佳。查红细胞30×/L,血红蛋白8g/L,诊其为心脾两虚,血虚头痛。

处方:党参、元肉各15g,黄芪20g,炒白术、远志、茯神、陈皮、菊花、甘草各10g,当归、川芎各12g,柴胡6g。5剂,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头痛减轻,心悸、气短较前好转,夜眠仍差,守上方加炒枣仁15g,续服5剂。

第3次复诊:诸证递减,头痛已不再发作,面色、口唇已现红润,查红细胞36×/L,血红蛋白g/L。药已对症,原方再予5剂,以期巩固。

第4次复诊:服药期间,恰逢月经来潮,经血较前变红,量已增多,前方去柴胡、远志,再服5剂,后以归脾丸调理善后。

按:本例病人系用脑过度,心血暗耗。脑失所养则头痛多梦,心失所养则心悸,冲任失养则月经不调、量少色淡,且病已迁延2年余,久病耗气伤血,更加重其病情。今辨其为心脾血虚之证,从其本质入手,重在补气生血,前后共服药20余剂,2年之疾随愈。

血虚不是什么人都得的!

1.失血过多:外伤失血、经血过多或其它慢性失血病都可能导致血虚。

2.脾胃受损:由于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偏食、营养不良等因素,造成脾胃失和,不能生化水谷精微,故不能生血,最终导致血虚。

3.慢性消耗:大病、过度疲劳、久病耗阴,大汗、呕吐泻下也会耗伤阴液;另劳心不仅伤神,也易耗阴血,耗心血,这些都能导致血虚。

血虚的主要症状:脸色苍白、口唇色淡、舌淡白、爪甲苍白,伴有头晕头痛、心悸、乏力、食欲不振、脱发、月经不调等症。

血虚人应该如何日常保养:

1.注重食疗:多吃一些补血养血的食物,如菠菜、花生(带红皮的)、鸡肉、猪肉、红糖水、红豆粥等。

2.静心安神:血虚的人也容易精神不振、健忘、失眠、注意力不能集中,要调养心神,不要忧思过度。

3.适当的增强体育锻炼,如太极拳这类运动量不是很大,还可以调整气息的传统运动。

4.若是血虚同时伴有月经不调,可以服用鹿胎膏气血双补,气血充足月经自然就好,同时经前头痛症也会消失。

二、倒经

案例资料:

任某,女,23岁,未婚。自述其每次月经期间便鼻子出血,已历时1年余,询其每次月经均延后1周左右,且色黑有块,少腹疼痛,平素口苦、心烦,舌红、苔薄黄,脉弦滑。诊为肝经郁热、经血倒行。

处方:龙胆草、川楝子、丹皮、黄芩、栀子各10g,生地、益母草各15g、桃仁、泽兰各12g、香附、白茅根各20g、红花、柴胡、黄柏各6g。5剂,每日1剂,水煎服。药后口苦、心烦减轻,原方继服,隔日1剂,以资巩固。服至12剂后月经来潮,未见鼻子出血半年后随访,其月经正常,倒经未再发作。

按:本例病人系肝经郁热,煎熬阴血成块,阻滞胞害,经血排出不畅,循经上逆而鼻衄,治宜舒肝清热,佐以凉血活血,标本兼治,一举收效。

何为倒经?

倒经在医学名称叫“代偿性月经”,是指子宫外部发生出血,最常见的是出鼻血或吐血,多发在经前1~2天或者行经期间。倒经出血的量不会很多,持续的时间也不久,具有周期性。常伴有周身不适、精神不振、烦躁易怒、小腹胀痛,经血量少或无月经。

西医认为,倒经与子宫异位症、鼻黏膜受激素影响其它血液病有关。

中医将倒经叫“经行吐衄”、“逆经”,主要是由于血热、气机不利等因素导致。

前几期我们讲过外敷涌泉穴,引火下行,今天我们也采用此法,治疗倒经。

方法:将大蒜(独头蒜、紫皮蒜最佳)30克捣成泥,将蒜泥外敷在两脚的涌泉穴,用纱布和胶带固定,等到鼻孔有大蒜气味呼出时即为有效。对于倒经有效果。

往期回顾

仙人掌治疗足跟痛,效果意想不到的好

“证”与“证候”有联系又有区别

天气凉了,过敏性鼻炎看过来,好方法

谁说中药没有毒副作用

有些颈椎病可以喝汤药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癫疯
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doukou.com/zljz/4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