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西洋楼
节选自《三山五园文化巡展·圆明园卷》 林芳吟主编,北大培文出品,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文章版权所有。转载务请注明来自“阅读培文”(ID:pkupenwin) 西洋楼是长春园内西洋建筑和园林的统称,包括谐奇趣、海晏堂、方外观、远瀛观等建筑及黄花阵(迷宫)、大水法、养雀笼等奇趣园林景致。西洋楼的建造始于年,由乾隆皇帝授权意大利画师郎世宁(GiuseppeCastiglione,-)和法国传教士蒋友仁(MichaelBenoit,-)共同设计建造。在西洋楼之前,圆明园本园内已经有几处西式喷水池,但这并不能满足乾隆对西洋建筑的趣味审美,于是当传教士们献上大型喷水池的模型时,在乾隆时代雄厚的经济实力的支撑下,这些融合了部分中式风格的西式建筑一步步在长春园内建造起来。 最先建成的是谐奇趣,它位于整个西洋楼景区的最西部,由主楼、前后喷泉及西北的蓄水楼组成。主楼三层,一二层都是七间,三层三间,左右为凉台。分为两层的弧形台阶直通二层,以雕刻西式花纹的石栏杆装饰。主楼两侧各有一道西洋连廊,连接两座八角形的亭楼,楼内演奏来自蒙古和回疆的异域情调的音乐供皇帝欣赏。主楼前有一座大型海棠形的喷水池,池中间有西洋翻尾大石鱼一尾,水由鱼嘴中喷出,高达数米。石鱼周边有铜雁十八只,池边有铜羊四只,均可喷水。喷水池东西各有小喷泉一座,池南是一片湖面,湖边建有石栏。湖西为线法桥,桥为五孔,券上刻有兽首,有水从兽口中喷出。桥上建有一座西洋座钟形的假门,上面嵌有一面巨大的时辰钟,南北两侧以雕刻花墙装饰。这座桥是园中水流的入口,设有闸门,往上连通圆明园中的方壶胜境。 谐奇趣于年完工,后院是一个方形的花园,以十字形甬路为主干,中心有一座喷水池,环以铜栏,四周点缀着花坛、各种盆栽以及人工修剪的松树。(图1)喷水池以东,即与蓄水楼相对的位置上建造了一座养雀笼(年),饲养孔雀和各种外国珍禽。花园北面即是通往迷宫的花园门。 图1,谐奇趣南面 花园门是一座西洋风格的汉白玉石制拱门,形似西洋座钟,有黄铜雕刻花纹大门两扇,两旁为花墙。门后过木桥就是黄花阵,是一处融合了西方园林装饰形式和中国文化世界观的园林设计。迷宫有九层,以三尺高的矮墙为界,墙身刻万字花纹,墙顶为池形,里面种有罗汉松。四角各有八方形阵眼,各植龙爪槐一棵。阵正中石台上,筑圆顶双檐八角亭一座,中设西式座椅,为皇帝的龙座,每年中秋游园时,最先走出迷宫来到皇帝面前的嫔妃或宾客会得到皇帝的赏赐。八角亭北面建有洋楼三间,由折梯可登入二层,楼前左右各有石狮一只,背驮宝瓶,内有铜管,可喷水。整个迷宫东西南三面环以壕沟,沟上有木桥,连接迷宫的各面的入口。北面小山上建有方亭一座,可俯瞰全园美景。(图2) 图2,花园门正面 从谐奇趣到黄花阵后的凉亭这几组大致沿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建筑构成了西洋楼建筑群的西边部分,自养雀笼往东,依次有方外观、五竹亭、海晏堂、大水法、观水法、远瀛观、线法山、方河等主要建筑。 方外观建成于年,乾隆得维族妃子容妃(香妃)后,将其改为清真寺,每个星期五容妃都会来这里做礼拜。方外观为两层,楼上下各有三间,一层中间凸出形成二层露台,其上可观景,楼两侧有半圆形台阶通往二层山墙上的角门。楼顶是中式的双檐庑殿顶,覆五色琉璃瓦。楼前有石桥,桥上栏杆雕刻极其精美。(图3)楼西有八角亭,往西过小桥就是养雀笼,东有花台树池,南面为五竹亭(年自谐奇趣北面移来),以游廊环绕相连。 图3,方外观正面 方外观东面是海晏堂,这是整个西洋楼景区最宏大的一组建筑,著名的十二兽首当初就安放在这里。海晏堂正门朝西,上下共三十六间,依然是雕刻精细的汉白玉阶梯直通二层,环抱楼前大型喷水池。石梯两旁共有喷水管六十四条,导水台六十个,水纹形泄水沟四道。二层正中一间外面有石豹两只,口中喷水于水沟内。池中有一个石蛤蛎,是一个转轮喷泉,再往上有两条石鱼,分别向左右喷水。池正中有喷水台一座,两边则是十二生肖铜雕,左右各六,都是兽面人身,立于石台之上。每个时辰对应的兽口中都有泉水喷出,至正午则十二兽同时喷水。池西左右各有西洋八角石鼎一只,旁边有半圆形泄水池。主楼后面是工字形的蓄水楼,中间为蓄水池,全池用锡板焊成,俗称锡蜡海或锡海。东西蓄水楼内各有水井,里面装有轧水机,为蓄水池注水。这个蓄水楼是东部的总水源,除海晏堂各大小喷泉,东边远瀛观、大水法的喷泉也由这里供水。蓄水楼南北各有八角形喷水池两座,西池有两只铜猴在树下捅马蜂窝,手中托印,水激树,群蜂飞舞,二猴做惊慌状,俗称“封(蜂)侯(猴)挂印”喷泉。东池内一铜猴坐在假山上,手执一把雨伞,水由伞顶喷出,又落在伞上,名为“猴打伞”。楼东面有八折石梯通往楼上,楼下砖砌地沟,通往各处喷水池。(图4) 图4,海晏堂西面 海晏堂的东面是大水法及观水法,以及大水法北面稍晚建成的远瀛观()。“水法”即喷泉,“大水法”就是大喷泉,这是一座专为观赏喷泉建造的大型水景,主体是一座西式牌坊,牌坊前正中有一座半圆形七级水盘,顶上有狮口吐水,水流层层落入池中。左右岸上各有翻尾石鱼一个,池中左右也有翻尾石鱼各一。上鱼口中之水落入下鱼之口,下鱼口中也有水喷出,形成水流转折的效果。池正中有一铜鹿作奔跑状,鹿角分八杈,各角尖向上喷水八道。东西各有铜狗五只,口中喷水射向铜鹿。水池两边还有大型翻尾海豚各一只,也可喷水。水池南面左右各有十三层方形喷水塔一座,每层都有水瀑溢出,塔周围有大喷水管八根,小喷水管八十根,塔顶还有十六角铜制蒺藜,均可喷水。(图5) 图5,大水法正面 大水法南面是观水法,即皇帝“观”“水法”的座席。观水法一反传统坐南朝北,台中设宝座,左右摆放两只铜鹤,鹤口衔起一根铜横条,从宝座靠背拉出一面黄绸至横梁上,就搭起了一个五尺长的凉棚。宝座后面有半圆形石屏风一座,石屏左右各有一座方形小塔。(图6)从石屏旁边的角门出来,可以通往泽兰堂。 图6,观水法正面 远瀛观建在大水法北面的高台上,一度是容妃的寝宫,里面曾摆放着各种西洋家具及物什。建筑坐北朝南,全部用汉白玉雕刻筑成,主体建筑面宽五间,中间三间退后,罩三层檐庑殿顶,正中的琉璃大宝顶体形巨大,花纹色彩极其精美。第二层檐瓦用鱼鳞金瓦,立面正中置圆光百锦窗一座。左右两翼以四面钟形亭为顶。主楼前为一方形平台,南侧左右各有弧形石梯,环抱台基下大水法的喷水池,石梯与方台之间的间隙用精美的太湖石及花木填空。(图7) 图7,远瀛观正面 从大水法往东,穿过一座四柱三间的西洋牌楼,就是线法山。线法山是一座人工堆成的土山,高约8米,山上有盘山道,据说乾隆喜欢骑马盘道登山,因而俗称“转马台”。(图8)线法山顶有一座西式凉亭,在亭内可眺望大水法、远瀛观及东面的方河和线法画。 图8,线法山正面 线法山东门是一座三间的西洋式牌楼,时称“螺蛳牌楼”。过此门就是东西长米,南北宽50米的方河。方河东面为线法画,由七道左右对称的八字形断墙组成,墙上挂着威尼斯水乡街景的油画,油画可以随时更换,相当于是一组为线法山上的尊贵观众准备的舞台布景。(图9)线法画是西洋楼的最东端,再往东就是整个长春园的东墙。 图9,线法山东门 慢慢倒下的废墟 大火之后的圆明园成了一座废园,一些建筑逃过劫难,在焦土上留存下来,西洋楼虽遭破坏,也远不至后来人们最常用的那个词——断壁残垣的程度。建筑是有生命的,精心呵护可百年长存,一朝无人照看,就离土崩瓦解不远了。 谐奇趣和黄花阵在大火后依然完好,光绪二十二年(年),慈禧还三次到黄花阵游览。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主体建筑也完好,大水法、观水法、远瀛观也保持着原有的格局,当时的景象虽然苍凉,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残迹也相去甚远。大火之后虽有军队和太监守卫着这片废墟,但盗掠与破坏从未停止,相比那些一次性化为灰烬的木结构中式建筑,西洋楼是在荒废中一点一点倒下去的。 园内的铜饰多数都在联军洗劫的时候被掠走,荒废之后,精致的石刻构件成为盗取的对象。守园太监参与盗卖活动,很多装饰构件被移至别处。年庚子之乱时,残存的西洋楼再次遭到土匪、流民的大肆破坏,清亡后,圆明园更是长期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大量石材被任意盗拆,到40年代日寇占领时期,大部分西洋楼已经被彻底破坏了。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正规吗白殿疯初发是什么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doukou.com/zljz/3988.html
- 上一篇文章: 热点悦览4月16日4月22日一周热
- 下一篇文章: 热点悦览4月16日4月22日一周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