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http://m.39.net/pf/bdfyy/

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残飞四五·蒲公英

蒲公英,花语为“Cannotstoplove.”

初涉医书,偶然翻到叶橘泉老先生曾以鲜蒲公英治愈肝病一例,对其治疗经过感受颇深。患者中年妇女,病由黄疸转为黑疸,面目青褐,胸满腹胀,顽固性便秘,家中贫困不堪,难以维持。叶老免费送服几剂中药,略有好转。后嘱家属取鲜蒲公英煎汤服用(每日约90~克),服用一月余,未花分文,竟将迁延一年零七月的慢性肝胆病治好了。叶老感叹道:“过去我也常用蒲公英,而这次单独用其鲜草,未料竟有如此的威力,这就增加了我对中药的用法、剂量及疗效关系的新认识,使用单味药时剂量应增加。”清代《本草新编》言:“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这个段子,这位痊愈的妇人是幸运的,叶老也是,否则不会有如此感叹。由此我也幸运的与蒲公英相识,然仅此一面,便回响不绝。

正文:蒲公英

别名:凫公英、蒲公草、耩褥草、仆公英、仆公罂、地丁、金簪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鹁鸪英、婆婆丁、白鼓丁、黄花地丁、蒲公丁、真痰草、狗乳草、奶汁草、残飞坠、黄狗头、卜地蜈蚣、鬼灯笼、羊奶奶草、双英卜地、黄花草、古古丁。

先人自古重名,所以这么多别名不是白叫的,特殊的名字肯定有特殊的成因或含义,然而我并不了解这么多名字的来意,我只是瞎说(你要真信了,我也没办法),这么多名字可以分为几类:

1、谐音类别名,如凫公英、仆公英、仆公罂、鹁鸪英、婆婆丁、白鼓丁、蒲公丁、古古丁,不解释,自己大声朗读几遍就知道了;

2、形态类别名,如地丁、金簪草、黄花苗、黄花郎、黄花地丁、残飞坠、黄狗头、卜地蜈蚣、鬼灯笼、黄花草,同样一种植物,在每个人眼里妍媸互现;

3、特殊功效类或植物特点类,如狗乳草、奶汁草、羊奶奶草,这些名字由来可能有三种原因:一、蒲公英嫩茎叶根断端会流出乳白色液体;二.有通乳或治疗乳腺相关疾病的功效;三.与动物相关,原因不知道。

个人最感兴趣的名字是“真痰草”,希望有识之士教我;个人最喜欢名字是“残飞坠”,让我想到有一种鸟没有脚,生下来就不停的飞,飞的累了就睡在风里……

言归正传,蒲公英的功效:《神农本草经》未载。那么问题来了,最早记录蒲公英的本草文献是哪一部?我也不太清楚。大概唐朝可以查到应用蒲公英治疗的记载,明清以降逐渐常见,解放初30年内应该是蒲公英应用的一个小高峰吧。

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三·草部下品之下》(主角就这么卑微地出场了)“蒲公英:味甘,平,无毒。主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之,及封之,立消。一名耩褥草。”(注:《新修本草》同此不赘)。

缪仲淳《神农本草经疏·草部下品之下》“蒲公草,疏:薄公英得水之冲气,故其味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并宜生啖之良。”两段文献相结合,得出蒲公英消乳痈,入肝胃,并解热凉血之功。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蒲公草,又名蒲公英,属土,开黄花似菊花,化热毒,消恶肿结核,有奇功。在田间路侧有之,三月开黄花,味甘,解食毒,散滞气,可入阳明、太阴经。洗净,细锉,同忍冬藤煎浓汤,入少酒佐之,以治乳痈,服罢随手欲睡,是其功也。睡觉病已安矣。朱丹溪继承了前人用蒲公英煎汤治疗乳痈,并少酒佐之,实更高一筹(参《普济方·痈疽门》“忍冬酒:治痈疽发背,不问疽发何处……”)。李时珍《本草纲目》除引用上丹溪言论外,另载“掺牙,乌须发,壮筋骨(时珍)。白汁︰涂恶刺、狐尿刺疮,即愈(颂)……,发明:杲曰:蒲公英苦寒,足少阴肾经君药也,本经必用之……”汪昂《本草备要》除对前人文献总结外,“亦为通淋妙品。诸家不言治淋,试之甚验……捣汁酒服,治噎膈如神”,从功效上有补充。陈士铎《本草新编》“蒲公英,味苦,气平,无毒。……阳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汤以泻火,未免大伤胃气。盖胃中之火盛,由于胃中之土衰也,泻火而土愈寒矣。故用白虎汤以泻胃火,乃一时之权宜,而不恃之为经久也。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无碍。凡系阳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而胃气自生。试看北地妇女,当饥馑之时,三五成群,采蒲公英以充食,而人不伤者,正因其泻火以生土也。夫饥饿之人,未有不胃火沸腾者,用之实有相宜。不可以悟蒲公英之有益而无损乎。但其泻火之力甚微,必须多用一两,少亦五钱,始可散邪补正耳……或问蒲公英止可治疮毒,而先生谓可泻火,岂泻火即所以治疮毒乎?此又不尽然也。夫疮毒虽多成于火,而火症不尽生疮痈。蒲公英妙在善能消疮毒,而又善于消火,故可两用之也。或问蒲公英泻火,止泻阳明之火,不识各经之火,亦可尽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无过阳明之焰。阳明之火降,而各经余火无不尽消。蒲公英虽非各经之药,而各经之火,见蒲公英则尽伏,即谓蒲公英能泻各经之火,亦无不可也。”

综合以上文献,蒲公英的全貌大概就展现在众人面前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近现代的前贤们如何发挥。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眼科方》“蒲公英汤:治眼疾肿疼,或胬肉遮睛,或赤脉络目,或目睛胀疼,或目疼连脑,或羞明多泪,一切虚火实热之证。鲜蒲公英(四两,根叶茎花皆用,花开残者去之,如无鲜者可用干者二两代之。)上一味煎汤两大碗,温服一碗。余一碗乘热熏洗(按目疼连脑者,宜用鲜蒲公英二两,加怀牛膝一两煎汤饮之)。此方得之于俊卿……愚自得此方后,屡试皆效……能消散痈疔毒火,然不知其能治眼疾也。”

沪上顾氏外科,无论痈疽疔毒,凡属热证者,均喜用蒲公英清热解毒。可参顾伯华《外科经验选》。

沪上魏氏伤科,外用秘方中亦用蒲公英为要药,入乳没、续随子、地鳖虫、五灵脂、紫荆皮、苏木、蒲黄炭、三七、川大黄、刘寄奴、泽兰、丹参、老鹳草、当归,蜜水冷调,以治跌打损伤,行动不利。

又复有断骨丹,蒲公英入川续断、荆芥穗、川大黄、参三七、上肉桂、水防风、川白芨、五加皮、自然铜、落得打、乳香炭、川羌活、皂角子、地鳖虫、没药炭、香橼皮、红茜草以活血、退肿、止痛、长骨。

以上两方用蒲公英,或取其入足少阴肾经君药,散滞气,消肿核,壮筋骨之功,亦未可知。

如皋黄星楼《内科临证识见·淋证》“常用治法:清热利湿法……热毒入血,蔓延三焦,症见发热烦渴者,可用栀子金花丸(汤)合五味消毒饮以清热、泻火、解毒。健脾益气法…..湿热重者,可选用蒲公英、金钱草、土茯苓、石苇、滑石等未,忌用苦寒伤胃之品。”

常熟陶佐生先生治疗胃脘痛、黄疸、胆胀等疾病每书蒲公英为处方之首,取其清阳明热,疏肝养阴之功。

北京许公岩先生治疗各种热证、癫狂、咳喘等疾病,每重用蒲公英,取其祛血分湿热,解肌清热,泻各经之火作用。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利尿。治疗疮,皮肤溃疡,眼疾肿痛,消化不良,便秘,蛇虫咬伤,尿路感染。

《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利尿,缓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流火,淋巴腺炎,风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

《红医班讲义·草药与土方》:治疗各种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外科感染)对乳腺炎效果极佳。

这些那个特殊年代发挥出来的蒲公英的各种功效是不是也没有跳出蒲公英飞絮所至的范围呢?

说了这么多,全能的蒲公英你会用了吗?

草木子识:以蒲公英为例,看历代本草衍变发展,一物之兴衰,亦足观矣。

燕山: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讨赏买个什么好呢?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有些许裨益,欢迎给作者打赏

1.点击“阅读原文”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jz/1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