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补养良药ldquo泽兰rdqu
概述 泽兰,也称水香、都梁香、虎兰、孩儿菊、风药。根名地笋。味苦,微温,无毒。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割,晒干。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疮痈肿毒,水肿腹水。 入药部位 植物的全草。 性味归经 苦、辛,微温。归肝、脾经。 功效 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利水消肿。 主治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疮痈肿毒,水肿腹水。 相关配伍 1、产后水肿,血虚浮肿。泽兰、防己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醋汤下。(张文仲《备急方》) 2、产后血虚,风肿,水肿:泽兰叶、防己等份。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不能饮者,醋汤调亦可。(《妇人良方大全》) 用法用量 6~12g。 禁忌 无瘀滞者慎用。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0.3~1.2m。地下茎横走,先端常膨大成纺锤状肉质块茎。茎方形,常呈紫红色,沿棱及节上密生白色。叶对生,有短柄或玩柄,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5~12cm,宽0.4~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锐锯,有缘毛,上面密被刚毛状硬毛,下面脉上被刚毛状硬毛及腺点。轮伞花序腋生,每轮有6~10花;苞片披针形,有缘毛;花萼钟形,5齿;花冠白色,不明显2唇形,上唇近圆形,下唇3裂,外面有腺齿;花冠白色,不明显2唇形,上唇近圆形,下唇3裂,外面有腺点;前对雄蕊能育,后对雄蕊退化为棒状。小坚果倒卵圆状三棱形。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沼泽地、水边等潮湿处,亦见有栽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药材性状 本品茎呈方柱形,少分枝,四面均有浅纵沟,长5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带紫色,节处紫色明显,有白色茸毛;质脆,断面黄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或近无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披针形或长圆形,长5~10cm;上表面黑绿色或暗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密具腺点,两面均有短毛;先端尖,基部渐狭,边缘有锯齿。轮伞花序腋生,花冠多脱落,苞片和花萼宿存,小包片披针形,有缘毛,花萼钟形,5齿。气微,味淡。 饮片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方柱形,四面均有浅纵沟,表面黄绿色或带紫色,节处紫色明显,有白色茸毛。切面黄白色,中空。叶多破碎,展平后呈披针形或长圆形,边缘有锯齿。有时可见轮伞花序。气微,味淡。 炮制 采集加工 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割,晒干。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略洗,润透,切段,干燥。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养营气,破宿血,主妇人劳瘦,女科要药也。 2、《本经》:乳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疮,痈肿疮脓。 3、《别录》:产后金疮内塞。 泽兰有无 “补养”之功的讨论泽兰虽为活血调经之品,但其性和缓不峻,行血气而不伤正,以致《药性论》及《日华子本草》认为其有补虚养正之功,可“主频产血气衰冷成劳,瘦羸。”及“养血气,长肉生肌,治妇人劳瘦,丈夫面黄”。后缪仲醇也持泽兰“泄热和血,行而带补”之见。 沈文彬《药论》更推崇泽兰为“产后褥痨为养荣之全宝,胎前怯弱乃调经之佳珍。”考古方中,确有以泽兰治气血不足之闭经、血晕等证者(参见应用部分),但均配伍了甚至人参在内的补气养血之品。 应该说,活血药中,泽兰确属醇和之类,但毕竟临床多用之以散血祛瘀,若治虚证,还应以血瘀气滞为病理基础,且不能将其恃为主药。至于是否类似于鸡血藤能和血之外,兼可补血生血,目前临床和实验尚没有证实。 《本草求真》“泽兰,虽书载有和血舒脾、长养肌肉之妙,然究皆属入脾行水,入肝治血之味……”,“所云舒脾和血,不过因其水消血除之意……”, 《本草正义》“(甄权)又谓治频产血气衰冷,成劳瘦羸,妇人沥血腰痛,则以温和能利血脉言之。然通利之品,能走未必能守,此当以意逆之,而可知其非虚证久服之药矣。”所言为是,不可不察。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gs/7312.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泽兰
- 下一篇文章: 遵义路边常见的这种黄花,竟是出名的生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