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香事深情妙赏
?点击上方“龙水麟静心汇” 开启不一样的艺术生活? 灵性艺术探 索 艺 术 生活美学 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 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 逢时遇景,拾翠寻芳。 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 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 ——沈复《浮生六记》 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宋代陈去非《焚香》香,既可颐养身心,亦可祛秽疗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敬神、养生都离不开香道。香道不仅是文人雅士的一种修身养性的活动,它跟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有密切的关系。华夏文明自上古起,就有熏燎祭祀的传统,宋代丁谓《天香传》中有曰:“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最晚至魏晋,熏香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唐宋以来,随着外来香料的大量输入,逐渐形成了以文人为主导的用香文化,各种香具、香料、香谱、香仪都日趋完善,并留下了诸多关于香事的诗词歌赋。宋朝香的发展达到鼎盛,朝廷建立了专门管理香事的“香药局”“司香局”。宋人的生活情趣与审美也在此时达到最高处…… 宋徽宗《听琴图》深情 端午香囊,传递一份深深的爱意香丸香囊的用途 香丸香囊主要用来避秽祛湿防虫。 用料:仓术,甘松,白芷,艾草,香茅,薄荷,石菖蒲,公丁香, 佩兰 端午节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更可作为襟头的点缀,或挂在居室车上,佩于裙边,置于床侧,睹物思人,是一缕的心香。 香药知识 苍术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哎吐泄泻;痰饮;湿肿; 表证夹湿;头身重痛; 痹证温性;肢节酸痛。 芷 兰芷变而不芳兮 荃蕙化而为茅 ——《离骚》 芷,又名茝、菀、药,今称为白芷,唐代陆龟蒙《采药赋》序写道:“葯,白芷也。香草美人得此比之。” 芷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七谏?沉江》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离骚》 菀蘼芜与菌若兮,渐槀於洿渎 《九叹?怨思》 艾草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香茅 香茅亦称为香茅草,性辛、温,为常见的香草之一。因有柠檬香气,故又被称为柠檬草。治疗风湿效果颇佳,治疗偏头痛,抗感染,改善消化功能,除臭、驱虫。 可收敛肌肤,调理油腻不洁皮肤。赋予清新感,恢复身心平衡。相当建议使用于老弱妇孺的卧房,作为驱虫与协助身体调养的基本气味。 香茅 薄荷 辛,凉。入肺经、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主治:疏风、散热、辟秽、解毒、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 薄荷 石菖蒲 性辛、苦,温。归心、胃经。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石菖蒲的确自古就为人们喜爱,其栽培历史十分久远。在公元前6世纪之前的《诗经》中,就有“彼泽之坡,有蒲与荷”的记载,在《礼记·月令篇》中亦有“冬至后,菖始生。菖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的记载。 石菖蒲 在公元前6世纪之前的《诗经》中,就有“彼泽之坡,有蒲与荷”的记载,在《礼记·月令篇》中亦有“冬至后,菖始生。菖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的记载。 佩兰 用于湿浊中阻,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热,头胀胸闷。佩兰气味芳香,辛能发散,香能去秽,故其有化湿解暑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口气腐臭)者也适用。 佩兰 将佩兰放入香囊内佩带,具有芳香化浊辟秽的功效,可以预防多种呼吸道疾病。 雄黄 辛、苦、平。有毒。归心、肝、脾、胃、大肠经。败毒抗癌、祛痰镇惊、杀虫疗疮、消炎退肿。 雄黄 《本草纲目》:“雄黄,乃治疮杀毒要药也,而入肝经气分,故肝风,肝气,惊痫,痰涎,头痛眩晕,暑疟泄痢,积聚诸病,用之有殊功;又能化血为水。而方士乃炼治服饵,神异其说,被其毒者多矣。 公丁香 性辛,味温。入肺、脾、胃、肾四经。功效:温中、暖肾、降逆。主治:治呃逆、呕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 公丁香 丁香为芳香健胃剂,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加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水煎剂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甘松 性辛,味温。入肺、脾、胃、肾四经。功效:温中、暖肾、降逆。主治:治呃逆、呕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 公丁香 丁香为芳香健胃剂,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加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水煎剂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玉粽袭香千舸竞, 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 粉俏媳妇把景撷。 ——许文通《端阳采撷》 端午将至,学习古法香囊配料的制作,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亲手制作一个端午香囊送给家人吧! 香是自然界给予我们的瑰宝,他生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演绎了最好的轮回方式。香的生命历经千万年的永久,而绽放在短暂的时间里,带给我们无限的感悟,帮助我们情感的抒发,更能提升我们自身修养,让浮躁的心安定下来。香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是古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表达了中国古代几千年来与心共依的情感诉求,也给人们带来一些增添活力的浪漫主义情调,也为我们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一些亮丽的色彩。 ——和净 香道师:和净(张爽) 国家级注册香道师 和净香学创办人 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非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年开始研习香学。师承沉香收藏家江向东老师和香学艺术家罗子杰老师,专学汉传香道之古法行香。立志弘扬中国传统香文化。 研习各种古代香方,对合香的各种香料有着熟悉的了解,制作的香丸受到香文化爱好者的认可和好评。熟悉历史,课程轻松生动有趣,令人印象深刻。 根据不同的节气安排不同课程,即顺应天时,又有利与人体。引导爱香之人逐渐养成身心平和,养身养生,开窍开慧的生活体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节气课程。 香丸的制作方法 配药—炼蜜—制丸—装入香囊,准备好称,小碗,勺子,晒香网,香囊。这里准备了两种香囊,一种金属,一种绸布。 配药,称重,按照君臣的比例,艾草和香茅各克,石菖蒲和薄荷各2克,仓术1.5克,其余香料各1克。 下面一步非常重要,就是和匀。每种香料要均匀搅拌,让所有香料何为一体。搅拌好以后,就可以先取出一部分装绸布香囊。 将香料装入无纺布袋子,封好,然后放入香囊内。绸布香囊就完成了。 剩余香料入炼蜜,炼蜜是对未经加工的生蜜,加以炮制焠炼。由于古代食品加工与保存不若今日,所用的白蜜指采百花所酿,色泽较浅,未经加工生蜜。为了让蜜与香粉均匀调和,需将蜜炼至浓缩成小珠状或滴水不散程度,但也不可太过,过于浓稠和香则不匀。 入炼蜜后,将香粉与炼蜜用小勺子拌均匀。手可以接触时,用手做翻转式叠,压,搓。就像搓面团一样的做法,等到香粉与炼蜜完全揉在一起,再继续揉一阵,将粉团里的空气完全排出,这个过程要持续一阵子。 然后就可以搓丸子了。搓好的丸子在表面沾上薄薄一层香茅粉做衣,就可以窖藏了。 金属香丸可以做成钥匙链,包挂,车挂,项链等等的装饰品。里面放上香丸,随时可以品闻。 香丸生闻味道清淡,如果上炉味道就很好了。可以品出不同的味道,那么品香丸最好的方式就是上炉加热,一枚香丸可以熏-4小时。房间里总会飘荡着若有若无的香气,时浓时淡,变化非常。这是品香的乐趣,让人心生欢喜,但又宁静安定。 玉粽袭香千舸竞, 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 粉俏媳妇把景撷。 ——许文通《端阳采撷》 端午将至,学习古法香囊配料的制作,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亲手制作一个端午香囊送给家人吧! 妙赏工艺 纳兰性德有云: “珠衱佩囊三合字,宝钗拢髻两分心。” 小小香囊,一针一线都蕴含了无限柔情, 承载着一份深深的爱意,传递给心爱之人, 日夜挂在腰间、放在床侧, 睹物思人,情相随、爱相伴。 经由女子千针万线的绣制, 再加上内藏各种芳草香料, 芳香怡人,更有万般风情。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 也叫荷包,用丝线缠成, 将多种香味浓烈的中草药细末装入袋中。 先秦时,年轻人见父母长辈, 要佩戴编织香囊以示敬意, 据《礼记·内则》记载: “子事父母,左右佩用; ……衿缨,以适父母舅姑。” 香囊是生活用品之一, 却也正因人之必需, 而逐渐演绎成世人表情达意的一个道具。 香囊还是中国传统的定情信物, 恋爱中的女子往往会送情郎香囊以表衷情, 《红楼梦》中,黛玉曾送给宝玉一个香囊, 后来误会他送给了别人, 赌气把正做的一个给剪了, 却不知宝玉已将它贴身佩戴, 小女儿情态跃然纸上。 香囊一般系于腰间或肘后之下的腰带上, 也有的系于床帐或车辇上。 而在端午节制作的香囊, 对现代人来说更有实用价值。 五毒月挂上一个药用香囊, 让您和家人安然渡过传说中的毒月。 端午古画妙赏 《端午故事?中看到端午的习俗: 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亦为“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故又逐渐演变为“端午”。 据统计,根据各地的风俗不同,对端午节的叫法多达二十多种。下面,请跟随小编一切来了解一下吧。 1.沐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正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有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大约从夏代开始,人们就有在阴历五月采集兰草,用兰汤沐浴的习俗,认为兰汤可以治病,祓除不祥。兰草的另一个美称是“香水兰”,仅从字面意思来看,就能看出兰草的特性——香。兰草在古代的运用非常广泛,衣食住行皆少不了她。 2.菖蒲节——有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俱出,故在门上挂起菖蒲、艾叶等以驱邪避毒。 菖蒲可以提取芳香油,有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防疫驱邪的灵草;其根茎可制香味料,亦称尧韭。 .端礼节——许多地方至今扔延续古俗,在夏季来临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经过艾叶的洗礼,人们可以驱走疟疾等疾病。 《本草纲目》认为艾草“温中、逐冷、除湿。气清香,味苦”。 其实,不论节日叫什么名字,都离不开中国最传统的文化——香。从兰汤到艾叶,甚至到佩戴的香囊,都散发着幽幽清香的,使人从内到外终日萦绕在香气之中。 如今,面对嘈杂繁忙的生活,我们可能没时间细细感受节日的气氛。 如果顾不得在门上插菖蒲来驱邪避毒,不妨用菖蒲精油来熏衣,整个屋阁之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想必什么邪毒之物也不敢来侵袭。 如果顾不得在门上挂艾叶来驱赶蚊虫,不妨燃一枝艾草养生香,不仅能驱走蚊虫,更能驱散寒气疏通经络。 忙碌的生活,总有悠然的活法。 上海龙水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结合了文化、艺术、智慧心灵、修身养生及健康饮食的国际级专业团队,专注于传播各种静心的方法与身、心、灵、美成长以及智慧生活的体验活动,并不定期的聘请国际级大师,举办各种大型的相关活动,成为您生命旅途精神与灵魂洗礼的后花园,传播正能量传播爱,打造一个让社会各阶层的人,都能达到身心灵合一的幸福生活。 龍水麟LSL LongSweetLove “爱永恒 生生不息常住 灵魂深处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记得长按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治白癜风专科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gs/5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出自中药的名字,丝毫不输诗经楚辞
- 下一篇文章: 怎么样才能拥有体香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