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春满园
写在前面 周末参加了赵永新老师的读书会, 赵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他写“圆明园防渗之争”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简要摘录书中与生态相关的点,并附上我的感悟。 赵老师笔下的圆明园几十个穿着棉衣的民工, 正在驳岸边认真地忙碌着: 有的用水泥把延伸到岸边的防渗膜压住、盖严。 有的正在驳岸的石头缝上抹水泥, 防渗做得横到边竖到沿, 整个圆明园都铺了,铺得横到边、竖到沿,天衣无缝。 圆明园湖底的淤泥中本来有大量的土壤生物、昆虫、两栖动物, 加上水中的鱼、虫、河蚌,荷花、芦苇、海类等水生植物, 以及岸边的花草树木植物,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生态系统。 这些动植物不但依赖水生存,还具有净化水的功能, 现在经过机械化的挖掘、搬运、压碾,淤泥中栖息的生物全毁了。 防渗膜隔断了地上水与地下水的自然循环, 地上水无法与防渗膜下的部分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经过这样一隔,把活水变成了死水, 降低了水的自净能力,更容易导致富营养化,使水变绿变臭, 更易产生甲烷类有害气体,把防渗膜上的水体变成了“沼气池”。 在18、19世纪, 英国就出现了一个同样的运动, 把城郊原有的农田、牧场、田园风光改造成公园, 把牧场上郁郁葱葱自然生长的野草换成光滑、整齐的草坪, 当时就出现了反对的思潮。 后来,那种巴洛克式的审美观从欧洲传到美国, 又从美国传到中国, 再过20年我们回过头来看历史, 会发现这种审美观是十分幼稚的。 圆明园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多年的经营, 成为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集大成者, 被称为“万园之园”, 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一无二、举世无双! 中国古典园林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是师法自然,是巧夺天工, 是虽由人作,宛若天开,是天人合一, 这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高的美学境界。 圆明园所在的地方本来是天然湿地, 清朝皇帝不惜动用国库, 调集了全国的奇材异石和能工巧匠, 根据“天人合一”,“师法自然”这些法则掇山理水、挖地成湖、堆土为山。 其后经过几百年的演化, 终于使圆明园成为真山真水、山水相连、浑然一体的中国经典园林,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园林风格。 铺上防渗膜, 无异于把自然的湖泊与河道变成了人工水池和人工水渠, 把原来的湖泊变成了塑料盆盆,彻底改变了它的固有面貌。 自然的水系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是一个生态系统, 它需要一个自然的生态环境方能维持健康。 以下图片来自于:赵永新 我的思考01服装历史书上有一张图,印象深刻: 男性剪去了辫子,姑娘也穿上了洋装。 不知为何,现代常常会有女孩子感慨: 去年的衣服,已经配不上今年的我, 衣柜里面总是差一件衣服, 当时挺时髦的衣服,如今看着怎么那么傻呢? 然而历经千年岁月洗礼的汉服,百年的旗袍, 依旧那么端庄,那么美, 不管哪一年买的,她总是那么好看且耐看, 各种少数民族的服装,也充满特色,百看不厌,毫无土味。 02食物过去我们用农家肥种地, 化肥袭来,迅速向我们展示了他强大的高产能力, 然而这种顾前不顾后的行为, 让我们尝到一时的甜头之后,不断善后, 一直为前面的行为买单。 我们发现土壤板结, 发现土壤里面原本有的各种昆虫,植物消失, 植物也病害不断,于是我们不断的使用农药, 加剧这种污染。 在这种恶性循环下, 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我们, 也出现了很多的慢性疾病。 我们的农家肥虽然慢一些, 可那时候的菜,那时候的肉,是那么的香。 开心的是,致富经新推出的节目, 不断给我们传递生态种养殖成功的案例。 03植物不知为何爷爷那辈的人,随便指一个植物, 总能叫出它的名字,说出它的用途, 而到了我们的父辈,我们这一代,突然间就给断了。 他们为什么与生俱来, 就知道那些东西,而我们就不知道呢? 一来城里面迅速铺满了一模一样的植物, 失去了浑然天成的野趣, 看不到植物,自然对他的认识也少。 二来关于中医药文化的宣传, 也被西医药打断,西医诊所遍地开花, 我小学的教科书里, 告诉我要相信科学,却没有告诉我中药是什么? 我们的古人,用几代人的经验去探索植物的用途, 归纳总结温热寒凉,告诉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中医药的文化里, 温柔乖巧的做食物,桀骜不驯的做药材。 我们通过一草一木认识大自然, 并在其中找到各种各样的乐趣, 骑黄牛,逗蛐蛐,挖野菜,闻香薰,编竹筐,淌小溪,捉鱼鳖...... 04审美在短视频里面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留言: 真是怀念那个年代的女星, 美得浑然天成,各有各的味道,非常有辨识度, 而如今看着全都一个样,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为什么,评论里面开始怀念曾经的浑然天成? 为什么,现在又开始排斥那种标准化的“美”呢? 如果看到有小伙伴趴在草坪上观察, 那一定是因为草坪里面出现了没见过的植物, 然而这些所谓的自然生长的野草, 却是草坪护理者要清除的“杂草”。 野外牛粪滋养下的土地: 花海连绵,生机勃勃,繁衍生息,源源不断。 城市昂贵花瓶中的鲜花: 刹那烟火,转瞬即逝,残花败柳,更换取代。 我想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可能既不是调侃,也不是嘲讽, 动植物互利共慧,能量循环才能生生不息。 05共生在野外,我们爬山的时候, 发现我们本土的植物, 几乎不会把某个地方全都占为己有。 如果看到这样的情况, 那十有八九就是入侵植物,没错了, 加拿大一枝黄花,水葫芦,紫茎泽兰,桉树,互花米草, 一个个让当地百姓恨得牙痒痒。 外来植物的思维里, 这里只能有我,其他物种不能存在, 这种霸道的强盗思维, 似乎是与生俱来,刻在基因里面的。 我们中国野外的花海, 就像中药一样,井然有序,君臣佐使, 会有一个主要植物形成花海, 旁边会附生各种各样的野花, 看起来特别和谐,特别美, 所以我们的文化:以和为贵。 自然的馈赠我们前面介绍过的这些植物, 大家还记得多少呢? 超链接:如何查植物的名字和用途, 樊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gs/13781.html
- 上一篇文章: 喜提ldquo国字号rdquo
- 下一篇文章: 远方bull夜读广东他乡遇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