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发散药麻黄。麻黄的主要功用有四,1.发汗散寒;2.宣肺平喘,3.行水消肿;4.散阴疽,消症结。由于临床上最常用为辛温发汗药,所以一般都归在发散风寒药中。麻黄除了辛温发汗、解表散寒以外,并有明显的宣肺平喘作用。凡是风寒外侵、毛窍束闭而致肺气不得宣通的外感喘咳,都可用麻黄治疗。即使是表证已解,但仍喘咳的,还可以继续用麻黄治疗,这时可改用炙麻黄。生麻黄发汗解表的效力大,炙麻黄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的效果较好。用麻黄治疗喘咳,最好配上杏仁。麻黄宣通肺气以平喘止咳,杏仁降气化痰以平喘止咳,麻黄性刚烈,杏仁性柔润,二药合用,可以增强平喘止咳的效果,所以临床上有“麻黄以杏仁为臂助”的说法。喘咳的病人,如出现肺热的证候(痰黄稠、喉燥咽干、口鼻气热、遇热则喘咳加重、苔黄、脉数等),则需加入生石膏,或黄芩、知母等,以清肺热而平喘。常用的方剂如麻杏石甘汤、定喘汤等。麻黄除了解表平喘之外,还可以用它行水消肿。主要用于上半身水肿明显的,或头面四肢水肿或急性水肿兼有表证的治疗。麻黄可以温宣肺气、开发腠理、助上焦水气宣化而达到行水消肿的作用。用麻黄治水肿,可能出现以下情况:①水从汗解而消肿,②小便增多而消肿,⑧大便水泻而消肿,①身有微汗出而小便明显增多而水肿消退。这与‘肺主皮毛、肺布津液下输膀胱、肺与大肠相表里,水肿病其本在肾,其标在肺’等理论有关。麻黄配熟地、白芥子,当归等可以散阴疽,消征结。麻黄温通发散,气味轻清,外可宣透皮毛腠理,内可深入积痰凝血,《神农本草经》有‘破瘙坚积聚’的记载。《外科全生集》的阳和汤(麻黄、熟地,白芥子、鹿角胶、炮姜炭、肉桂、甘草)就是把麻黄(五分)、熟地(一两)同用,来消散阴疽、痰核、流注结块的最好例子,并摸出了‘麻黄得熟地而不表,熟地见麻黄而不腻”的经验。我曾经用阳和汤治乳腺增生取得的效果非常不错。问:咳嗽和咳喘的区别大吗?只是咳嗽能用麻黄么?王:风热咳嗽不可用麻黄,虚性咳嗽不可用。肺虚作喘、外感风热、单臌胀、痈、疖等证,均不可用麻黄。问:麻黄散阴狙我是第一次听说,一直认为麻黄只是解表药,还有阳和汤。王:阳和汤很牛逼的,我用来治脂肪瘤消的很快。柴胡:其实你想,阴疽在哪?还不是在体表。王:解表药在内伤中很重要的。桂枝。桂枝性味辛温,有散寒解表的作用。常配合麻黄治疗无汗的风寒感冒,有助麻黄发汗解表的作用。配合白芍治疗有汗的风寒感冒,有调和蓄卫,解肌止汗的作用。桂枝还能温经,祛风寒、活血通络。可配合当归、赤白芍,川芎、红花、桃仁等,治疗月经后错或经闭不潮以及行经腹痛、腹部症块等证,配合片姜黄、防风治疗因风寒阻络、气血不畅所致的肩臂疼痛;配合赤芍、红花、伸筋草等治疗骨节拘挛难伸,肢体疼痛等,配合羌活,独活附片等、防风,威灵仙,当归,治疗风、寒、湿所引起的关节疼痛、四肢疼痛。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病。桂枝还有助心阳和温化水饮的效能。常配茯苓、猪苓、白术、泽泻、苏子、桑皮、炙甘草,治疗水饮凌心的心悸、怔忡、浮肿等;配瓜蒌、薤白、红花,五灵脂,治疗心阳不振而致的胸痹心痛。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常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病。但要注意辨证论治,不可用于:有热证的病例。桂枝有横通肢节的特点,能引诸药横行至肩,臂、手指,故又为上肢病的引经药。荆芥。荆芥味辛,性微温,有发汗解表的作用。配防风、苏叶,用于辛温解表:配薄荷,银花、桑叶,用于辛凉解表;配防风、当归、川芎、苏梗,用于产后受风。荆芥与其他辛温解表药不同的是风寒、风热的表证,都可以应用。荆芥还可以透疹、止痒、治皮肤病。配蝉衣、葛根、薄荷等,治麻疹不易透出,配亦芍、苍木、黄柏、白藓皮,苦参等,可治风疹、湿疹、疥、癣等。荆芥兼能清血分伏热,有理血止血作用。配地榆、槐花炭,可用于治疗便血;配藕节、黑山栀、白茅根,叫‘冶衄血,配当归、益母草、棕炭、川断炭,可治月经过多,崩漏、产后失血;配红花,可行恶血等。用于止血时,须炒炭用。茎穗同切生用,称荆芥;只用其穗称生芥穗,炒炭用时,称荆芥炭、芥穗炭。荆芥适用于散全身的风邪;生芥穗适用于散头部的风邪,荆芥炭和芥穗炭适用于止血,并可治疗产后失血过多和血晕症。需选用哪一种,处方时要写清楚。防风。防风是最常用的辛温发汗剂。配荆芥,苏叶,治疗感冒风寒的表证。防风祛风解表治全身疼痛的效果比荆芥好,荆芥祛风解表发汗的作用比防风明显,临床上常常是荆芥、防风同用。防风有祛经络筋骨中风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脊痛项强,四肢挛急等症。这时常与羌活、独活、当归,苡米、威灵仙、伸筋草、鸡血藤等配合应用。防风还有明显的祛风解痉作用,可用于治疗肝风内动、风痰上扰,破伤风等引起的咬牙、吊眼、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症.这时要与全蝎同用,防风能增强全蝎祛风止痉的作用。还可随证配用钩藤、蜈蚣、僵蚕、白附子等。防风还用于肝郁侮脾而致腹痛、腹泻的治疗。常配合白术,白芍等同用,例如痛泻要方(防风、白术、白芍、陈皮),就是治疗这类疾病常用的方剂。防风还有治疗肠风便血的特殊作用。反复发作,日久个愈的大便出血,前人经验认为是大肠有风邪,可在对症药方中,加入防风,每收良好的效果。常配合地榆炭、槐角炭、炒槐花等同用。阴虚火动的头痛不宜用。紫苏气味芳香,主要用于解表散寒,但兼有芳香理气、和胃止呕的作用。常用它治疗兼有胸闷,呕吐、胃部不适的风寒感冒(即俗话说的‘停食着凉”)。常同藿香,荆芥,防风、陈皮,神曲等配合应用,例如藿香正气散。临床经验来看,本药常用于急性胃肠炎的治疗不错。解表散寒用苏叶,行气宽中用苏梗,和胃止呕用紫苏(梗叶齐用),降气消痰用苏子。苏梗还有理气安胎的作用,常用于妊娠呕吐、妊娠腹胀等的治疗。紫苏有香气,能芳香辟秽,祛暑化浊,解鱼蟹毒,所以也常用于暑湿秽浊,鱼蟹中毒而致的胸闷、呕吐、腹痛等的治疗。苏子下气消痰的作用比较明显,善治肺气喘逆、痰嗽等症,但脾胃气虚常有腹泄者忌用。紫苏配独活、苍术、槟榔,可用于脚气病;配生石膏、白芷,可用于口臭病。羌活。羌活的主要功用有三:1.辛温解表;2.祛风胜湿,3.升太阳经和督脉经的阳气。羌活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表证,对身冷无汗,头痛明显的有显效。由于羌活兼有胜湿的作用,所以对夹有湿邪的感冒(恶寒、发热,身体沉重,骨节疼痛,嗜卧)具有特效。羌活除用为辛温解表药外,“祛风湿”也是它的一大特点,对治疗风湿相搏而致的全身骨节疼痛,颈项疼痛,脊背强痛,脊柱骨节疼痛等,有良好作用。根据这种经验,近些年来多用它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都取得一定的效果。常与独活、桂枝、赤芍,红花、威灵仙,苡米、松节等同用。羌活祛风湿与独活不同。羌活偏于祛上半身的风湿,善治脊,项、头、背的疼痛。独活偏于祛下半身风湿,善治腰、腿、足,胫的疼痛。羌活与桂枝都能祛风散寒,但羌活善于祛散头项脊背部的风寒,而桂枝则善于祛散肩臂手指的风寒。羌活配片姜黄、桂枝,可治肩,臂、手等部位的风湿疼痛,配荆芥、防风,治风寒感冒,头痛,无汗,尤其扭后头部疼痛明显的,效果更好;配苍术,治头痛如裹;配菊花、白蒺藜、蔓荆子,治受风目赤。羌活又常用为治疗上半身疼痛和后头部疼痛的引经药。羌活的常用量是八分至三钱。本品辛温燥烈,由于血虚而致全身空痛、虚弱乏力者禁用。独活。独活也有辛温发散的作用,可用千治疗风寒感冒所引起的头痛、恶寒、发热、身体疼痛、腰腿酸痛等症。但由于独活祛风胜湿的作用较为明显,故临床上,常把它用为祛风湿,治痹痛的药。可与威灵仙、防风,秦艽、稀莶草、松节、透骨草等同用。我常用它配合桑寄生,川断、补骨脂、威灵仙、牛膝、泽兰、红花,附片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偏于虚寒性者效果较好,尤其是对腰痛、腿痛,效果更为明显。一般用法是:上半身疼痛明显者用羌活,下半身疼痛明显者用独活,全身疼痛者,羌活,独活同用。独活发散解表的力量不如羌活。独活配细辛能治疗少阴头痛(头痛、目眩、痛连齿颊部,或见风即痛);配牛膝、木瓜、苍术,地龙、五加皮,川续断,可治两脚风湿疼痛、软弱、难于行走。独活配黄柏炭、川断炭,桑寄生,还可用于子宫出血。血虚头痛,肾虚腰痛,阴津不足等证,均不宜用。药学就到这了中药看本草,记住就行。药物你只要知道性味就可以了,归经用处不大。我老师当年教我只记住性味就可,药性的寒热性味跟人体疾病的寒热虚实一对不就行了吗。人老了就怕肺病,陈潮祖老先生就是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去世的。一个感冒可能就要命肺主一身呼吸,一旦感冒首先保肺。以前一个老辈子的朋友告诉我:“倒霉时,勤剃头!少懒睡!”一大早起来,抖擞抖擞精神,头发理得整整齐齐的,弄高不要覆着额头披盖下来;脸上不发光,抹点油;没饭吃,多吸几口气,把气色弄好。这话深有感触。 我常常跟同学讲,一个老前辈曾告诉我,他说,“有力长头发,无力长指甲”,年轻人生命力旺盛,头发容易长;营养不够的时候,指甲容易长。所以那个老前辈告诉我,倒霉的时候,少睡觉、勤理发、勤剪指甲。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那个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gn/8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