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神农本草经》)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根。芍药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等地;川赤芍产于四川,甘肃、陕西、山西亦产。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根状茎及须根,洗净泥土,晾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至足干。药材性状:气微香,味微苦、酸涩。以条粗长,断面粉白色,粉性大者为佳。其炮制品名有:赤芍、炒赤芍、酒赤芍。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芍药,未分赤、白。《诗经》中“赠之以勺药”之句,其中“勺药”,即为芍药。勺为舀东西器具,古时用芍药根末勺许以制食物毒,故有“勺药”之名;因从草本,又作芍药。芍药之花甚美,古有“花相”之称,芍药具观赏、药用双重价值,亦有认为芍药命名与其花绰约有关,如《本草纲目》就解释道:“芍药,犹绰约也。绰约,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其别名有犁食(《名医别录》),意为制服食毒;将离(《本草纲目》),意为芍药常作为临别时的赠物,如《韩诗外传》所云:“勺药,离草也”,故有将离之名。后世医家区别了芍药的赤白,有赤者名木芍药、白者名金芍药的区分,亦有红芍药(《圣济总录》)、赤芍(《药品化义》)等名。《中华药海》解释赤芍命名时言道:“本品形似芍药,花红色大而美丽,根亦红色,故名”。

本品在《神农本草经》中未分赤白,统称芍药,故《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功用,包括赤、白芍药两者,认为其“味苦,性平”,“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名医别录》在前基础上,补充了芍药“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等功用。《本草经集注》最早提出了白芍之名,并区分了赤芍、白芍。至唐末宋初,赤、白芍逐步分用。《汤液本草》引《珍珠囊》文曰:“《珍》云:白补赤散,泻肝,补脾胃,酒浸行经,止中部腹痛”,并有“东垣云:……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气血”的记载,较为明确地指出了赤芍、白芍的不同功用。《本草蒙筌》认为“赤芍药色应南方,能泻能散……赤利小便去热,消痈肿,破积坚,主火盛眼疼要药”,使赤芍的功用描述更加详细。《本草汇言》对赤芍的功效进行了归纳,有“泻肝火,消积血,散疮疡。(治)目赤肿痛,血脉缠睛,痈疡肿溃,或妇人癥瘕腹痛,月经阻滞,或痢疾瘀积,红紫不清”的记载。《本草详节》指出:“芍药……赤者散邪,能行血中之滞。……赤专入肝家血分,而一于破散者也”,即赤芍能散血,为活血行滞之品。至此,对赤芍功用的认识逐渐清晰。现代对本品的成分、药理等均有相当深度的研究,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使之应用更加广泛。

苦,微寒。归肝经。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泻火,利水通淋。

一、血热斑疹

本品苦泄祛邪,性凉清热,主入肝经,善走血分,能清热凉血,散瘀消斑。治热营血,身发斑疹,常与生地黄、牡丹皮等合用,如《千金要方》犀角地黄入汤。若治血热毒盛而致斑疹不畅,色不红活者,可配紫草、蝉蜕、甘草、木通等同用,如《张氏医通》紫草快斑汤。

二、血热出血

本品能清血分实热而凉血止血,常用治血热迫血妄行的吐衄、肠风下血、血痢等症。

1.血热吐衄本品能清血热、止出血,治血热衄血不止,《事林广记》以“赤芍药为末,水服二钱匕”;或与凉血止血的侧柏叶、大前等同用。

2.肠风下血《本草经疏》曰:“肠风下血者,湿热肠血也,血凉则风自止矣”。本品清热凉血,血凉风去,下血自止。《妇人良方》用单味赤芍,瓦上烧存性,为末,温酒调服,肠风下血。

3.血痢腹痛湿热蕴结大肠,气机失畅,灼伤脉络,以致血痢腹痛难忍。本品与黄柏同用,既清下焦肠中湿热以治本,又凉血热止下痢以治标,用治血痢腹痛,如《太平圣惠方》赤芍药散。

三、瘀血证

本品功善活血散瘀、止痛,如《本经逢原》所言:“赤芍药,性专下气,故止痛不减当归。……善行血中之滞也,故有瘀血留著作痛者宜之”,故本品亦为瘀血阻滞所致诸证之常用;其性凉,尤适用于瘀热经闭癥瘕、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症。

1.经闭癥瘕本品有活血散瘀,消癥止痛之功。治血滞经闭痛经,常与当归、川芎等活血祛瘀药同用,以增强通经止痛之力,如《三因方》滋血汤;或与益母草、丹参、泽兰等活血调经药同用。治瘀阻胞宫,素有癥块,妊娠胎动不安或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常与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同用,共奏活血化瘀、消癥止痛之功,即《金匮要略》桂枝茯苔丸。若治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少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连接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症,常配延胡索、当归、川芎、蒲黄、五灵脂等同用,如《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

2.跌打损伤本品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配乳香、没药、血竭等活血散瘀、疗伤止痛之品同用。

3.痈肿疮毒本品性凉而入血分,既清热凉血、又散瘀止痛,治火毒壅盛所致痈肿疮毒,症见红肿热痛,常与清热解毒之品如金银花、重楼、黄连等配伍同用,如《外科全生集》夺命丹。《卫生易简方》以本品配伍当归、甘草共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服,治疮毒恶疮、痈疽发背。

四、肝热目赤

本品能清肝泻火、散瘀止痛,如《药品化义》所言:“赤芍,味苦能泻,带酸入肝,专泻肝火”。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或目生翳膜,常与菊花、夏枯草、决明子、木贼草等清肝明目药同用。

五、热淋血淋

本品既清热凉血,又利尿通淋,可治湿热蕴结膀胱的热淋或血淋。《博济方》治五淋,以本品与槟榔为末服用,以奏利水通淋之功。或与小蓟、白茅根等问用,治血淋。

6~12g。或入丸、散。本品生用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泻肝火、利尿通淋。炒后清热力较缓。酒炒活血止痛力增。

本品性寒清热,血虚经闭者不宜用。“十八反“中本品与藜芦相反。

一、关于赤芍地方习用品种的讨论

赤芍的品种除《中国药典》记载的两种正品外,各地还有不少习用品种作赤芍入药。如美丽赤芍和单花赤芍、毛叶草芍药等的根,亦作为赤芍的地方习用品种入药。除此之外,还有窄叶芍药凡和块根芍药的块根在新疆地区作赤芍入药[中药品种品质与药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二、关于赤芍产地、炮制与成分含量关系的讨论

赤芍有野生、栽培之不同,产地亦各异。有研究以芍药苷、没食子酸、儿茶素、苯甲酸为检测指标,对赤芍野生品与栽培品的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并以黑龙江大庆和吉林梨树县的赤芍栽培品与赤芍野生品的4种化学成分含量进行t检验。结果提示,除没食子酸的含量外,其余含量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黑龙江和吉林为适宜赤芍栽培的地域[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7(18):]。对吉林、四川、黑龙江、内蒙古产的赤芍饮片和原料药进行芍药苷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内蒙古原料药赤芍的芍药苷含量最高,其他产地的原料药亦达到了《中国药典》的含量要求,但饮片的含量明显低于原料药,可能与炮制有关[佳木斯医学院学报,,19(5):32]。亦有报道,采用不同切制法加工赤芍饮片对芍药苷含量具有影响,结果显示炮制方法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顺序为:润切烘干泡切烘干润切晒干泡切晒干,浸泡的加工方法可能是导致芍药苷流失的原因[时珍国医国药,,17(11):]。

一、化学成分

赤芍含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苷元酮、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芍药花苷、芍药新苷、芍药内酯苷、胡萝卜留醇、没食子酰芍药苷,以及鞣质、没食子鞣质、谷留醇、棕榈酸、挥发油等。

二、药理作用

本品能抗体外血栓形成,对抗血小板聚集。水煎剂能明显延长大鼠凝血时间。赤芍总苷能降低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黏度。水提醇沉液能抗心肌缺血;增加动物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排血量。浸膏片能降低实验家兔的总胆固醇。芍药苷有镇痛、镇静作用。赤芍总苷能抗抑郁。本品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其正丁醇提取物对Sl80实体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品还具有抗炎,降低家兔离体十二指肠张力和收缩幅度,保护急性肝损伤、改善肝纤维化、促进体外培养肝细胞DNA合成,抗应激等作用。

三、临床新用

1.治疗冠心病赤芍煎汤内服,每次用量相当生药40g,每日3次,5周为1疗程。治疗冠心病例,心绞痛近期改善总有效率为96.4%;心慌短气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1%[中级医刊,,(9):49]。

2.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赤芍g,丹参30g,水煎至ml,1日口服两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5例,3个疗程内治愈[铁道医学,,17(3):]。

3.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用赤芍茵陈蒿汤(赤芍60~80g,茵陈50g,大黄10~20g,金钱草20g)随症加减,在西医护肝疗法的基础上每日1剂。治疗组50例15天、30天、45天的有效率分别为76%、82%、92%[中国医学创新,9,6(11):45]。

4.治疗淤胆型肝炎用赤芍茵蓟汤[赤芍30~50g,茵陈30g,小蓟10g,大黄5~10g(后下),山楂1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20天为1疗程。治疗淤胆型肝炎48例,痊愈33例,好转12例,无效3例[山东中医杂志,0,19(11):]。亦有用苦黄赤芍汤(苦参30g,生大黄20g,赤芍40g)共研细末,冷水浸泡2小时,煮沸6?8分钟,过滤去渣,曰服4次,每次~ml。经1~4周治疗,退黄率为93.75%[江西中医药,,30(3):26]。

5.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对30例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患者,在常规对症处理、保肝退黄的基础上,口服或经胃管注入大黄赤芍汤(生大黄20g,赤芍40g)每次30ml,每日4次,连续7天。结果显示,治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4,11(1):24]。

6.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血小板异常对34例重型肝炎血小板异常的患者,在静脉滴注促细胞生长素、血制品(血浆、人血白蛋白)的基础上,每日用赤芍g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结果显示,赤芍组血小板数量增多,血小板体积压积增大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肝功能恢复也较快(P0.05)[实用肝脏病杂志,,9(6):]。

7.治疗肝性脑病赤芍承气汤由赤芍10~30g,厚朴、枳实各20g,芒硝4~6g(冲服),生大黄15~20g(后下)组成,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治疗肝性脑病30例,经7天治疗,痊愈21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国医论坛,,21(4):34]。

8.治疗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疼痛于肝癌化疗栓塞术第2天起,用赤芍50g(年老体弱者40g),生甘草6g,加水ml,煎成ml,分2次服,连服3天。治疗组30例患者,平均止痛时间为(2.71±0.70)天,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且无毒副作用[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5(10):]。

赞赏

长按







































北京青少年知名白癜风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elane.com/zlgn/4707.html